摘要 | 第1-3页 |
Abstract | 第3-8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8-18页 |
·光伏发电系统研究的现实背景及意义 | 第8-10页 |
·光伏发电市场现状 | 第10-12页 |
·国外光伏发电事业发展现状 | 第10-11页 |
·国内光伏发电事业发展现状 | 第11页 |
·光伏逆变器发展概况 | 第11-12页 |
·光伏发电系统组成及其存在的问题 | 第12-16页 |
·光伏发电系统构成 | 第13-14页 |
·光伏发电系统分类 | 第14-15页 |
·光伏发电系统存在效率低的问题 | 第15-16页 |
·独立光伏系统设计目标 | 第16页 |
·本论文的主要工作内容 | 第16-18页 |
第二章 光伏发电系统 | 第18-34页 |
·光伏发电的基本原理 | 第18-20页 |
·光伏电池的等效模型 | 第18-20页 |
·光伏阵列P-U特性曲线 | 第20页 |
·光伏发电最大功率点跟踪技术 | 第20-24页 |
·电导增量法(Incremental Conductance) | 第21-22页 |
·扰动观测法(Perturbation and Observation--P&O) | 第22-23页 |
·模糊逻辑控制法(Fuzzy Logic Control) | 第23-24页 |
·储能装置 | 第24-27页 |
·蓄电池的基本特性及参数 | 第24-26页 |
·铅蓄电池的充放电特性 | 第26-27页 |
·逆变器技术 | 第27-33页 |
·Boost变换电路工作过程 | 第27-31页 |
·高频链逆变技术 | 第31-33页 |
·本章小结 | 第33-34页 |
第三章 MPPT控制方法及蓄电池充放电控制的研究 | 第34-44页 |
·最大功率跟踪方法研究 | 第34页 |
·滑模变结构控制的基本原理 | 第34-37页 |
·滑模变结构控制方法 | 第34-35页 |
·滑动模态定义及数学表达式 | 第35-36页 |
·滑模变结构系统的设计要求 | 第36-37页 |
·滑模变结构用于最大功率点跟踪的算法 | 第37-39页 |
·MPPT控制电路设计 | 第37-38页 |
·控制器的设计 | 第38-39页 |
·蓄电池的充放电控制策略 | 第39-43页 |
·充放电控制装置 | 第39-40页 |
·蓄电池充放电控制 | 第40-43页 |
·本章小结 | 第43-44页 |
第四章 单级全桥高频光伏逆变器设计 | 第44-58页 |
·全桥电流源高频链逆变器电路拓扑及工作原理 | 第44-46页 |
·全桥电流源高频链逆变器控制原理 | 第46页 |
·全桥电流源高频链逆变器硬件电路的设计 | 第46-47页 |
·全桥电流源高频链逆变器功率主电路硬件设计 | 第47-53页 |
·高频变压器的设计 | 第47-49页 |
·功率器件的选取 | 第49-50页 |
·滤波电路的设计 | 第50页 |
·功率器件吸收电路的设计 | 第50-52页 |
·硬件主电路抗干扰措施 | 第52页 |
·驱动电路设计 | 第52-53页 |
·全桥高频链逆变电路损耗分析 | 第53-57页 |
·公式推导 | 第53-57页 |
·损耗计算 | 第57页 |
·本章小结 | 第57-58页 |
第五章 光伏逆变转换系统仿真实验 | 第58-70页 |
·SPWM的控制方式 | 第58-59页 |
·SPWM的采样方式 | 第58-59页 |
·单极性SPWM波形规则采样法 | 第59页 |
·全桥高频链逆变器软件控制 | 第59-60页 |
·光伏系统软件实现 | 第60-64页 |
·系统主程序流程图 | 第60-61页 |
·蓄电池组充电子程序 | 第61-62页 |
·MPPT系统结构及控制子程序 | 第62-64页 |
·逆变控制子程序 | 第64页 |
·仿真实验结果 | 第64-69页 |
·蓄电池组仿真模型及结果 | 第64-66页 |
·MPPT仿真模型及结果 | 第66-67页 |
·独立光伏系统仿真模型及结果 | 第67-69页 |
·结论 | 第69页 |
·本章小结 | 第69-70页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 第70-72页 |
·结论 | 第70页 |
·展望 | 第70-72页 |
致谢 | 第72-73页 |
参考文献 | 第73-76页 |
作者简介 | 第76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研究成果 | 第76-7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