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32铝合金变质技术研究
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7页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7-22页 |
·铝硅合金的特点 | 第7-8页 |
·铝硅合金的应用现状 | 第8-9页 |
·铝硅合金的变质剂细化 | 第9-16页 |
·初晶硅的细化变质 | 第9-13页 |
·共晶硅的细化变质 | 第13-15页 |
·初晶硅和共晶硅的双细化变质 | 第15-16页 |
·细化硅相的其它方法 | 第16-18页 |
·电磁搅拌细化 | 第16页 |
·快速凝固细化 | 第16-17页 |
·熔体预处理细化 | 第17页 |
·电脉冲处理细化 | 第17-18页 |
·铝硅合金的变质机质 | 第18-19页 |
·孪晶凹谷机制 | 第18页 |
·界面台阶机制 | 第18-19页 |
·异质形核机制 | 第19页 |
·抑制形核机制 | 第19页 |
·熔铸工艺对变质效果的影响 | 第19-21页 |
·变质温度 | 第19-20页 |
·变质剂的加入方法 | 第20页 |
·变质前的精炼除气 | 第20页 |
·变质后静置时间 | 第20-21页 |
·浇注温度 | 第21页 |
·冷却速度 | 第21页 |
·本课题的意义及研究内容 | 第21-22页 |
第二章 实验方案及方法 | 第22-26页 |
·实验方案 | 第22-23页 |
·技术路线 | 第22页 |
·实验材料 | 第22-23页 |
·实验方法 | 第23-26页 |
·熔铸 | 第23-24页 |
·变形及热处理 | 第24-25页 |
·金相组织观察 | 第25页 |
·拉伸实验 | 第25页 |
·变质效果评价 | 第25-26页 |
第三章 不同变质剂对4032合金变质效果的影响 | 第26-50页 |
·不同体系的变质剂对4032合金组织的影响 | 第26-41页 |
·Sr和稀土变质体系 | 第26-29页 |
·P-Cu变质体系 | 第29-32页 |
·Al-P变质体系 | 第32-33页 |
·Na盐变质体系 | 第33-39页 |
·Sr+B变质体系 | 第39-41页 |
·变形及热处理对4032合金变质效果的后续影响 | 第41-48页 |
·变质4032合金组织 | 第42-44页 |
·塑性变形对变质4032合金组织的影响 | 第44-45页 |
·热处理对变形4032合金组织的影响 | 第45-48页 |
·拉伸性能测试 | 第48-49页 |
·小结 | 第49-50页 |
第四章 工艺参数优化 | 第50-60页 |
·优化工艺实验 | 第50-51页 |
·正交实验结果分析 | 第51-56页 |
·金相组织 | 第51-54页 |
·正交实验数据分析 | 第54-56页 |
·验证实验 | 第56页 |
·变质机理分析 | 第56-59页 |
·小结 | 第59-60页 |
第五章 结论 | 第60-61页 |
参考文献 | 第61-65页 |
致谢 | 第65-66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6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