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5页 |
| ABSTRACT | 第5-9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9-15页 |
| ·课题背景 | 第9-12页 |
| ·饮用水安全现状 | 第9-10页 |
| ·我国饮用水安全存在的主要问题 | 第10-11页 |
| ·应对的措施 | 第11-12页 |
| ·课题的提出 | 第12页 |
| ·课题的来源、目的和意义 | 第12-13页 |
| ·课题的来源 | 第12-13页 |
| ·课题的目的 | 第13页 |
| ·课题的意义 | 第13页 |
| ·课题研究的内容 | 第13-14页 |
| ·课题研究的技术路线 | 第14-15页 |
| 第二章 澄清池、斜管/斜板的研究进展及 FLUENT 软件综述 | 第15-23页 |
| ·澄清池的研究及进展 | 第15-17页 |
| ·澄清池的简介 | 第15页 |
| ·澄清池的分类 | 第15-16页 |
| ·澄清池的研究现状 | 第16页 |
| ·微涡流澄清池及其在给水处理中的应用 | 第16-17页 |
| ·斜管/板沉淀技术的研究与进展 | 第17-19页 |
| ·斜管结构参数对沉淀效果的影响 | 第17-18页 |
| ·斜管沉淀设计运行中的问题 | 第18-19页 |
| ·FLUENT 基本综述 | 第19-23页 |
| ·FLUENT 软件简介 | 第19页 |
| ·FLUENT 中的网格 | 第19页 |
| ·边界条件的分类 | 第19-20页 |
| ·湍流模型的选择 | 第20页 |
| ·离散方法的选择 | 第20页 |
| ·流场的计算方法 | 第20-21页 |
| ·FLUENT 软件在给水处理中的应用 | 第21-23页 |
| 第三章 涡流澄清池沉淀区的数值模拟 | 第23-43页 |
| ·FLUENT 模型 | 第23-25页 |
| ·物理模型 | 第23-24页 |
| ·网格划分 | 第24页 |
| ·模型假设 | 第24-25页 |
| ·流场的控制方程 | 第25页 |
| ·边界条件 | 第25页 |
| ·求解控制参数的设定 | 第25-26页 |
| ·模拟计算的参数设定 | 第26页 |
| ·单根斜管模拟结果及分析 | 第26-40页 |
| ·不同液面负荷下,模型 Ⅰ 斜管内的流态模拟 | 第26-28页 |
| ·模型 Ⅰ 在不同液面负荷、颗粒粒径、斜管长度条件下的数值模拟 | 第28-32页 |
| ·模型 Ⅱ 在不同液面负荷、颗粒粒径、斜管长度条件下的数值模拟 | 第32-36页 |
| ·模拟结果及分析 | 第36-40页 |
| ·沉淀区模拟结果及分析 | 第40-41页 |
| ·本章小结 | 第41-43页 |
| 第四章 实验装置、条件及试验方法 | 第43-48页 |
| ·实验装置 | 第43-46页 |
| ·涡流澄清池 | 第43-45页 |
| ·辅助设备 | 第45-46页 |
| ·实验条件 | 第46页 |
| ·实验方法 | 第46-48页 |
| 第五章 涡流澄清池斜管参数的试验研究 | 第48-61页 |
| ·澄清池启动及调试 | 第48页 |
| ·相同液面负荷下,不同斜管长度处理试验 | 第48-54页 |
| ·浊度去除效果 | 第48-51页 |
| ·UV_(254)去除效果 | 第51-54页 |
| ·相同斜管长度下,不同液面负荷处理试验 | 第54-60页 |
| ·浊度去除效果 | 第54-57页 |
| ·UV_(254)去除效果 | 第57-60页 |
| ·本章小结 | 第60-61页 |
| 第六章 结论及建议 | 第61-63页 |
| ·结论 | 第61-62页 |
| ·建议 | 第62-63页 |
| 参考文献 | 第63-67页 |
| 个人简历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67-68页 |
| 致谢 | 第6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