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7页 |
ABSTRACT | 第7-9页 |
目录 | 第9-13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3-23页 |
·引言 | 第13-14页 |
·重金属子的污染现状、危害及其处理方法 | 第14-15页 |
·重金属离子的污染现状和危害 | 第14-15页 |
·重金属离子的处理方法 | 第15页 |
·铁基材料概述 | 第15-16页 |
·铁基材料的基本特性 | 第15-16页 |
·铁基材料应用于水中重金属离子去除和检测 | 第16页 |
·本论文的选题思路、主要研究内容和创新性 | 第16-19页 |
·本论文的选题思路 | 第16-17页 |
·本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 第17-18页 |
·本论文的创新性 | 第18-19页 |
参考文献 | 第19-23页 |
第2章 逐层堆积式Fe_3O_4的合成及其选择性测Pb(Ⅱ) | 第23-39页 |
·引言 | 第23-24页 |
·实验部分 | 第24-26页 |
·主要化学试剂及规格 | 第24-25页 |
·所需大型仪器和设备 | 第25页 |
·逐层堆积式Fe_3O_4的制备方法 | 第25页 |
·Fe_3O_4修饰电极的制备 | 第25页 |
·Fe_3O_4电化学检测重金属离子 | 第25-26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26-34页 |
·优化合成逐层堆积式Fe_3O_4 | 第26-27页 |
·Fe_3O_4的形貌和物相表征 | 第27-28页 |
·Fe_3O_4的电化学表征 | 第28-29页 |
·Fe_3O_4单独和同时检测五种重金属离子 | 第29-32页 |
·Fe_3O_4检测五种重金属离子的干扰分析 | 第32-33页 |
·Fe_3O_4修饰电极的稳定性 | 第33-34页 |
·Fe_3O_4选择性测Pb(Ⅱ)的可能性机理解释 | 第34页 |
·本章小结 | 第34-36页 |
参考文献 | 第36-39页 |
第3章 不同晶相FeOOH棒的合成及检测重金属离子 | 第39-59页 |
·引言 | 第39-40页 |
·实验部分 | 第40-43页 |
·主要化学试剂及规格 | 第40-41页 |
·主要实验仪器及规格 | 第41页 |
·不同晶相FeOOH纳米棒的合成 | 第41-42页 |
·修饰电极的制备 | 第42页 |
·FeOOH的电化学检测实验 | 第42页 |
·FeOOH的吸附实验 | 第42-43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43-53页 |
·α-FeOOH/β-FeOOH纳米棒的形貌和结构表征 | 第43-45页 |
·修饰电极的电化学表征 | 第45-46页 |
·电化学实验条件的优化 | 第46-47页 |
·Cd(Ⅱ),Pb(Ⅱ),Cu(Ⅱ)和Hg(Ⅱ)的电化学溶出行为 | 第47-50页 |
·重金属离子的吸附实验 | 第50页 |
·探究不同pH下电化学和吸附的一一对应关系 | 第50-52页 |
·重金属离子的吸附表征及解释吸附机制 | 第52-53页 |
·两种修饰材料电化学差异的可能性解释 | 第53-54页 |
·本章小结 | 第54-55页 |
参考文献 | 第55-59页 |
第4章 不同晶面Fe_3O_4立方体和八面体对重金属离子的电化学检测性能研究 | 第59-87页 |
·引言 | 第59-60页 |
·实验部分 | 第60-75页 |
·主要化学试剂及规格 | 第60-61页 |
·所需大型仪器和设备 | 第61页 |
·Fe_3O_4立方体和八面体的合成 | 第61-62页 |
·Fe_3O_4立方体和八面体的合成条件优化 | 第62页 |
·电化学实验 | 第62页 |
·吸附实验 | 第62页 |
·模拟计算 | 第62-63页 |
·Fe_3O_4立方体和八面体的样品表征 | 第63-66页 |
·Fe_3O_4立方体和八面体修饰电极的制备 | 第66-67页 |
·Fe_3O_4立方体和八面体修饰电极的表征 | 第67-69页 |
·电化学实验条件优化 | 第69-70页 |
·电化学检测实验 | 第70-74页 |
·吸附实验 | 第74-75页 |
·理论模拟及对两种晶面吸附重金属离子机理的探讨 | 第75-78页 |
·Fe_3O_4立方体和八面体电化学检测As(Ⅲ) | 第78-81页 |
·修饰电极的制备与表征 | 第78-80页 |
·电化学实验 | 第80页 |
·修饰电极检测As(Ⅲ) | 第80-81页 |
·本章小结 | 第81-83页 |
参考文献 | 第83-87页 |
第5章 全文总结与展望 | 第87-89页 |
·全文总结 | 第87-88页 |
·展望 | 第88-89页 |
致谢 | 第89-91页 |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9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