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医药、卫生论文--内科学论文--心脏、血管(循环系)疾病论文--心脏疾病论文--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论文

血管内皮功能与冠心病、糖尿病相关性研究进展及临床观察

目录第1-8页
中文摘要第8-10页
 一、文献综述第8页
 二、临床调查第8-10页
ABSTRACT第10-12页
英文缩略语第12-15页
第一部分:文献综述:血管内皮功能损伤与冠心病、糖尿病、糖耐量减低相关性的中西医进展第15-38页
 1 血管内皮功能第15-16页
   ·屏障作用第15页
   ·调节血管张力第15页
   ·抑制血小板聚集及抗血栓作用第15-16页
   ·参与炎性反应第16页
   ·抗凝血作用第16页
 2 内皮功能的重要特征—舒张功能第16页
   ·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EDD)第16页
   ·非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功能(EID)第16页
 3. 内皮功能的重要指标—N0第16-17页
 4 内皮功能损伤及危险因素第17-18页
   ·已知的危险因素第17-18页
     ·高血压第17页
     ·吸烟第17页
     ·高脂血症第17-18页
     ·糖尿病第18页
   ·当前研究的新的危险因素第18页
     ·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Hcy)第18页
     ·胰岛素抵抗第18页
 5. 内皮功能损伤的作用环节第18-20页
   ·氧化应激与内皮功能损伤第18-19页
   ·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RAS)异常活跃第19页
   ·同型半胱氨酸与内皮功能损伤第19页
   ·内皮微颗粒与内皮功能损伤第19页
   ·炎症反应与内皮功能损伤第19页
   ·非对称性二甲基精氨酸(ADMA)与内皮功能损伤第19-20页
 6 内皮功能的检测意义与检测方法第20-21页
   ·检测意义第20页
   ·检测方法第20-21页
     ·生物标记物检测第20-21页
       ·NO第20页
       ·非对称性二甲基精氨酸(ADMA)第20页
       ·内皮素第20页
       ·凝血相关的因子第20-21页
       ·C-反应蛋白(CRP)第21页
     ·有创性检测第21页
     ·无创性检测第21页
 7 肱动脉超声法第21-22页
   ·定义与测量方法第21页
   ·FMD值参考标准第21页
   ·肱动脉内皮功能与冠状动脉内皮功能的相关性第21-22页
   ·检测仪器第22页
   ·检测步骤第22页
 8 血管内皮功能损伤与动脉粥样硬化(As)第22-23页
   ·内皮功能损伤引起动脉粥样硬化的机制第23页
 9 冠心病的分型、诊断标准及与内皮损伤的相关性第23-25页
   ·冠心病的临床分型第23-24页
     ·心绞痛第23页
     ·心肌梗死第23页
     ·猝死第23页
     ·缺血性心肌病第23-24页
     ·无症状心肌缺血第24页
   ·冠心病的诊断标准第24页
   ·冠心病与内皮功能损伤的相关性第24-25页
     ·内皮功能损伤与稳定性心绞痛的相关性第24-25页
     ·内皮功能损伤与急性冠脉综合症的相关性第25页
 10 糖尿病、糖耐量减低的定义、诊断标准及与内皮功能损伤的相关性第25-27页
   ·糖尿病的分型及诊断标准第25页
   ·糖耐量减低的定义及诊断第25-26页
   ·糖尿病与内皮功能损伤的相关性第26页
     ·2 型糖尿病发生内皮功能损伤的机制第26页
       ·脂毒性(lipotoxicity)第26页
       ·糖毒性(glucotoxicity)第26页
       ·胰岛素抵抗(insulin resistance,IR)第26页
   ·糖耐量减低与内皮功能损伤的相关性第26-27页
     ·糖耐量减低引起内皮功能损伤的机制第27页
 11. 冠心病合并糖尿病、糖耐量减低及与内皮功能损伤的相关性第27-28页
   ·冠心病合并糖尿病的流行病学第27页
   ·糖尿病合并冠心病的发病机制第27-28页
     ·脂质代谢紊乱第27页
     ·尿中出现微量蛋白第27-28页
     ·糖基化与氧化第28页
   ·冠心病合并糖尿病引起内皮功能损伤的机制第28页
   ·冠心病合并糖耐量减低引起内皮功能损伤的机制第28页
 12. 内皮功能损伤的西医治疗第28-30页
     ·替代疗法第28-29页
   ·内皮种植及基因治疗第29页
   ·外源性NO第29页
   ·抗氧化剂第29页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第29页
   ·降脂药物治疗第29-30页
 13 中医对冠心病、糖尿病,糖耐量减低的认识第30-36页
   ·胸痹心痛的病因病机及分证论治第30-32页
     ·胸痹心痛的病因病机第30-31页
       ·寒凝心脉第30页
       ·肝肾亏虚第30-31页
       ·情志内伤第31页
       ·饮食不节第31页
     ·胸痹心痛的分证论治第31-32页
       ·气虚血瘀第31页
       ·痰阻心脉第31页
       ·痰瘀互结第31页
       ·心肾阴虚第31-32页
       ·心肾阳虚第32页
       ·寒邪凝滞第32页
       ·气阴两虚第32页
   ·消渴的病因病机及分证论治第32-34页
     ·消渴的病因病机第32-33页
       ·体质虚弱第32页
       ·情志不畅第32页
       ·饮食不节第32-33页
       ·劳欲过度第33页
     ·分证论治第33-34页
       ·气阴两虚第33页
       ·阴亏燥热第33页
       ·阴阳两虚第33页
       ·瘀血阻滞第33页
       ·阴阳两虚第33-34页
       ·湿热困脾第34页
   ·消渴合并胸痹心痛第34-36页
     ·消渴合并胸痹心痛的病因病机第34-35页
       ·阴虚燥热第34页
       ·气阴两虚第34页
       ·痰浊痹阻第34页
       ·气虚血瘀第34页
       ·气滞血瘀第34-35页
     ·消渴合并胸痹心痛的辨证论治第35-36页
       ·传统辩证论治第35页
         ·气滞血瘀第35页
         ·痰浊瘀阻第35页
         ·寒凝血瘀第35页
         ·气虚血瘀第35页
       ·现代临床经验第35-36页
 14. 内皮功能损伤的中医治疗第36页
   ·单味药治疗第36页
   ·中药复方治疗第36页
 15 血管内皮功能损伤与冠心病、糖尿病,糖耐量减低相关性的中西医研究中存在的问题与展望第36-38页
   ·目前存在的问题第36-37页
     ·西医存在的问题第36页
     ·中医存在的问题第36-37页
   ·展望第37-38页
第二部分 临床观察第38-50页
 前言第38页
 临床资料第38-40页
  1. 研究目的第38页
  2. 受试对象第38-40页
   ·受试者来源第38-39页
   ·诊断标准第39页
     ·冠心病诊断标准第39页
     ·糖尿病诊断标准第39页
     ·糖耐量减低的诊断标准第39页
     ·FMD参考标准第39页
     ·冠心病的中医辨证分型第39页
     ·糖尿病、糖耐量减低的中医辨证分型第39页
   ·纳入标准第39-40页
   ·排除标准第40页
  3. 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第40页
   ·观察表的主要内容第40页
   ·研究方法第40页
  4. 数据整理和统计方法第40页
   ·数据整理第40页
   ·统计方法第40页
 结果第40-43页
  1. 患者的一般情况第40-41页
  2. 各组间FMD值的比较第41页
  3. 冠心病各中医证型分布第41-42页
  4. 冠心病各中医证型之间FMD值的比较第42页
  5. 糖尿病、糖耐量减低各中医分型分布第42页
  6. 糖尿病、糖耐量减低各中医证型之间FMD值的比较第42-43页
  7. SOD、HDL-C、UA、HbAlc、年龄、CHO、LDL-C、TG、CRP、HCY、BMI等因素与FMD的相关性第43页
 讨论第43-45页
  1. 冠心病、糖尿病、糖耐量减低等各组之间FMD值的比较第43-44页
  2. 冠心病各中医证型分布及FMD值的比较第44页
  3. 糖尿病、糖耐量减低各中医证型分布及FMD值的比较第44页
  4. SOD、HDL-C、UA、HbAlc、年龄、CHO、LDL-C、TG、CRP、HCY、BMI等因素与FMD的相关性第44-45页
 结语第45-47页
 附录第47-50页
参考文献第50-57页
致谢第57-58页
个人简历第58页

论文共5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北京城乡社区高血压证候差异性的临床研究
下一篇:基于中医辨证思维应用硝苯地平控释片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