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8页 |
中英文缩略词 | 第8-9页 |
第1章 引言 | 第9-11页 |
第2章 材料与方法 | 第11-22页 |
·材料 | 第11-12页 |
·临床实验对象来源 | 第11页 |
·主要试剂 | 第11页 |
·主要实验设备和仪器 | 第11-12页 |
·方法 | 第12-22页 |
·实验对象的分组及资料收集 | 第12页 |
·DNA 的提取 | 第12-13页 |
·DNA 质量检测 | 第13-15页 |
·基因芯片扫描 | 第15-19页 |
·临床资料统计学分析 | 第19页 |
·基因芯片扫描数据统计学处理 | 第19-20页 |
·计算假阳性结果报告率 | 第20-22页 |
第3章 结果 | 第22-31页 |
·实验对象 | 第22-24页 |
·样品构成 | 第22-23页 |
·多态位点的等位基因频率估计 | 第23-24页 |
·离群位点的确定 | 第24-26页 |
·样品 DNA 中 ALS 相关的风险基因与国内外已发现的 ALS 易感基因的对比 | 第26-27页 |
·通路分析 | 第27-31页 |
第4章 讨论 | 第31-37页 |
·临床资料分析 | 第31-33页 |
·本次研究新发现的最可能与中国汉族 sALS 发病相关的基因 | 第33-37页 |
·ITGA925 | 第33-34页 |
·ALCAM | 第34-36页 |
·OPCML | 第36-37页 |
第5章 结论 | 第37-38页 |
·结论 | 第37页 |
·进一步工作的方向 | 第37-38页 |
致谢 | 第38-39页 |
参考文献 | 第39-42页 |
附表 本次实验发现的 SNP 及基因 | 第42-45页 |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第45-46页 |
综述 | 第46-53页 |
参考文献 | 第52-5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