粉煤灰充填重构土壤水盐变化特征与作物响应研究
| 摘要 | 第1-7页 |
| Abstract | 第7-16页 |
| 插图和附表清单 | 第16-19页 |
| 第1章 绪论 | 第19-34页 |
| ·论文研究背景与意义 | 第19-21页 |
| ·国内外相关研究综述 | 第21-31页 |
| ·土壤水分运动基本理论 | 第21-25页 |
| ·矿山充填复垦土壤水分与溶质迁移研究现状 | 第25-28页 |
| ·土壤盐分运移与作物响应研究现状 | 第28-31页 |
| ·论文研究目标与内容 | 第31-32页 |
| ·研究目标 | 第31-32页 |
| ·研究内容 | 第32页 |
| ·研究技术路线 | 第32-34页 |
| 第2章 试验与方法 | 第34-47页 |
| ·试验材料 | 第34-36页 |
| ·土柱试验 | 第36-38页 |
| ·试验设计 | 第36页 |
| ·试验装置 | 第36页 |
| ·试验过程 | 第36-38页 |
| ·田间小区试验 | 第38-40页 |
| ·试验小区位置 | 第38-39页 |
| ·试验小区设计 | 第39-40页 |
| ·土壤与作物参数测定方法 | 第40-46页 |
| ·水力学参数 | 第40-41页 |
| ·盐分浓度与钾吸附系数 | 第41-42页 |
| ·气象数据与田间土壤参数 | 第42-43页 |
| ·小麦生长参数 | 第43-46页 |
| ·本章小结 | 第46-47页 |
| 第3章 重构基质水力学参数分析 | 第47-59页 |
| ·SWCC和UHCC拟合方法 | 第47-49页 |
| ·SWCC拟合结果 | 第49-54页 |
| ·粉煤灰和砂壤土 | 第50页 |
| ·混合物FM和CM | 第50-54页 |
| ·UHCC拟合结果 | 第54-56页 |
| ·田间小区重构基质水力学参数 | 第56-57页 |
| ·本章小结 | 第57-59页 |
| 第4章 重构土壤水盐运移土柱试验与模拟 | 第59-82页 |
| ·重构土壤水盐运移概念模型 | 第59-62页 |
| ·重构土壤概念 | 第59-60页 |
| ·粉煤灰充填重构土壤水盐运移概念模型 | 第60-62页 |
| ·重构土壤水分运动数学模拟 | 第62-74页 |
| ·数学模型 | 第62-66页 |
| ·参数率定与模型验证 | 第66-68页 |
| ·重构土壤水分剖面特征 | 第68-70页 |
| ·地下水位对含水量变化的影响 | 第70-72页 |
| ·极端气象条件的重构土壤水量变化 | 第72-74页 |
| ·重构土壤盐分运移模拟 | 第74-80页 |
| ·数学模型 | 第74-75页 |
| ·钾吸附等温线 | 第75页 |
| ·参数率定与模型验证 | 第75-77页 |
| ·粉煤灰层盐分的淋滤特征 | 第77-79页 |
| ·粉煤灰层盐分含量长期变化 | 第79-80页 |
| ·本章小结 | 第80-82页 |
| 第5章 田间尺度重构土壤水盐条件与作物响应 | 第82-111页 |
| ·重构土壤的水量均衡特征 | 第83-88页 |
| ·气象因素 | 第83-84页 |
| ·地下水位变化 | 第84-85页 |
| ·重构土壤含水量计算 | 第85-88页 |
| ·田间尺度土壤含水量剖面特征 | 第88页 |
| ·田间尺度重构土壤盐分变化 | 第88-98页 |
| ·总可溶性盐 | 第88-90页 |
| ·氯离子 | 第90-92页 |
| ·硫酸根离子 | 第92-94页 |
| ·碳酸根与碳酸氢根离子 | 第94-95页 |
| ·钙镁离子 | 第95-97页 |
| ·钠钾离子 | 第97-98页 |
| ·试验小区小麦生长过程 | 第98-105页 |
| ·出芽率 | 第98-100页 |
| ·株高 | 第100页 |
| ·根深与根密度 | 第100-101页 |
| ·生物量 | 第101-103页 |
| ·叶面积指数 | 第103页 |
| ·产量 | 第103-105页 |
| ·小麦生长对土壤水盐条件响应分析 | 第105-109页 |
| ·土壤水分变化与小麦生长 | 第105-106页 |
| ·土壤盐分条件与小麦生长 | 第106-107页 |
| ·最优覆土厚度的回归分析 | 第107-109页 |
| ·本章小结 | 第109-111页 |
| 第6章 重构土壤性质变化与肥力质量评价 | 第111-124页 |
| ·质地与容重变化 | 第111-112页 |
| ·质地 | 第111页 |
| ·容重 | 第111-112页 |
| ·pH值与电导率变化 | 第112-113页 |
| ·pH值 | 第112-113页 |
| ·电导率 | 第113页 |
| ·土壤养分指标变化 | 第113-115页 |
| ·有机质 | 第113页 |
| ·总氮 | 第113-114页 |
| ·有效磷 | 第114-115页 |
| ·速效钾 | 第115页 |
| ·重构土壤肥力质量评价 | 第115-122页 |
| ·指标选取与评价体系建立 | 第116-118页 |
| ·评价指标量化 | 第118-119页 |
| ·指标权重系数确立 | 第119-120页 |
| ·综合评价模型与评价结果 | 第120-122页 |
| ·本章小结 | 第122-124页 |
| 第7章 结论与展望 | 第124-127页 |
| ·结论 | 第124-126页 |
| ·创新点 | 第126页 |
| ·问题与展望 | 第126-127页 |
| 参考文献 | 第127-136页 |
| 致谢 | 第136-137页 |
| 作者简介 | 第137-13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