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中国政治论文--思想政治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设论文

民间道德崛起及其对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的启示

摘要第1-5页
Abstract第5-10页
引言第10-13页
 一、问题提出和选题意义第10页
 二、文献综述第10-11页
 三、全文的逻辑思路和框架结构第11页
 四、创新与特色第11-13页
一、基本概念界定第13-21页
 (一)道德第13-16页
  1、道德概念的界定第13-14页
  2、道德的现实生成第14-15页
  3、道德的特点第15-16页
 (二)社会主义道德第16-18页
  1、社会主义道德的概念第16页
  2、社会主义道德的现实生成第16-17页
  3、社会主义道德的特点第17-18页
 (三)民间道德第18-21页
  1、民间道德的概念第18-19页
  2、民间道德与社会主义道德的联系与区别第19-21页
二、民间道德崛起的原因第21-32页
 (一)当今中国的社会转型第21-24页
  1、从政治挂帅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转型第21-22页
  2、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第22-23页
  3、从一元社会向多元社会转型第23-24页
 (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第24-28页
  1、市场调节最大限度取代政府干预第25-26页
  2、利益主体多元化第26页
  3、社会关系契约化第26-28页
 (三)公民社会的兴起第28-30页
  1、社会权力中心的下移第28-29页
  2、人的主体性的确立第29-30页
 (四)各种民间组织的建立第30-32页
三、民间道德的主要特点第32-41页
 (一)道德创新基层化第32-35页
  1、道德创新主体大众化第32-33页
  2、道德创新价值指向生活化第33-34页
  3、道德创新活动的自发性第34-35页
 (二)道德评价平民化第35-37页
  1、道德评价主体平民化第35-36页
  2、道德评价标准非官化第36-37页
 (三)道德激励的民间化第37-39页
  1、道德激励组织民间化第37-38页
  2、道德激励活动民间化第38-39页
 (四)道德教育自主互动化第39-41页
  1、道德教育自主化第39-40页
  2、道德教育互动化第40-41页
四、民间道德推动道德创新第41-45页
 (一)民间道德楷模推动道德创新第41-42页
 (二)民间道德评价推动道德创新第42-43页
 (三)民间道德激励推动道德创新第43-44页
 (四)民间道德教育推动道德创新第44-45页
五、从民间道德崛起看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第45-54页
 (一)保障受教育者的主体地位第45-48页
  1、传统思想政治工作对受教育者主体地位的忽视第45-46页
  2、确立受教育者的主体性第46-47页
  3、努力塑造教育者与受教育者平等地位第47-48页
 (二)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现实性第48-51页
  1、传统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两面性第48-49页
  2、正确处理共产主义道德与公民基本道德的关系第49-50页
  3、正确处理弘扬集体主义与尊重个人利益的关系第50-51页
 (三)探索思想政治工作方法的多元化第51-54页
  1、传统灌输式思想政治教育方式的利与弊第51-52页
  2、实现受教育者与教育者的开放式双向互动第52页
  3、发挥受教育者自身的积极性和创造性第52-54页
结语第54-55页
参考文献第55-58页
致谢第58-59页

论文共5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思想政治教育网络化逻辑研究
下一篇:政治理论灌输的当代价值及实现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