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10页 |
ABSTRACT | 第10-13页 |
致谢 | 第13-19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9-41页 |
·非晶态合金 | 第19-26页 |
·非晶态合金及其发展历史 | 第19-23页 |
·非晶合金的形成 | 第23-24页 |
·非晶合金的性能与应用 | 第24-26页 |
·液体金属与非晶合金 | 第26-32页 |
·液体金属结构的研究 | 第26-27页 |
·液体结构与非晶结构 | 第27-29页 |
·熔体过热处理对非晶性能的影响 | 第29-32页 |
·非晶合金的电阻率 | 第32-34页 |
·电阻率与结构变化 | 第32页 |
·非晶合金的电阻率特性 | 第32-34页 |
·非晶合金的内耗行为 | 第34-39页 |
·内耗的定义 | 第34-36页 |
·内耗的唯象理论 | 第36-38页 |
·非晶合金的内耗特性 | 第38-39页 |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和意义 | 第39-41页 |
第二章 实验研究方法及内容 | 第41-49页 |
·合金体系的选择 | 第41页 |
·主要实验设备 | 第41页 |
·试样的制备 | 第41-44页 |
·试样微观结构分析 | 第44页 |
·熔体结构状态测定方法 | 第44-46页 |
·电阻率测定方法及装置 | 第44-46页 |
·热分析实验(DTA) | 第46页 |
·非晶性能测试方法 | 第46-48页 |
·非晶试样的电阻率测定 | 第46-47页 |
·非晶试样的内耗测试 | 第47-48页 |
·本章小结 | 第48-49页 |
第三章 熔体状态对 Al_(86)Ni_9La_5合金 GFA 和晶化行为的影响 | 第49-69页 |
·引言 | 第49-50页 |
·Al_(86)Ni_9La_5液态结构随温度的变化 | 第50-52页 |
·熔体状态对 Al_(86)Ni_9La_5非晶晶化行为的影响 | 第52-58页 |
·不同熔体温度 Al_(86)Ni_9La_5非晶合金的制备以及 DSC、电阻率曲线 | 第52-54页 |
·熔体状态对 Al_(86)Ni_9La_5非晶晶化相的影响 | 第54-57页 |
·结果分析与讨论 | 第57-58页 |
·熔体状态对 Al_(86)Ni_9La_5非晶形成能力的影响 | 第58-61页 |
·熔体状态对 Al_(86)Ni_9La_5非晶热稳定性影响的动力学分析 | 第61-64页 |
·讨论与分析 | 第64-67页 |
·本章小节 | 第67-69页 |
第四章 熔体温度对 Zr_(65)Al_(7.5)Ni_(10)Cu_(17.5)非晶 GFA 和晶化行为的影响 | 第69-83页 |
·引言 | 第69-70页 |
·实验过程 | 第70页 |
·实验结果与分析 | 第70-81页 |
·不同熔体温度 Zr_(65)Al_(7.5)Ni_(10)Cu_(17.5)非晶合金的表征 | 第70-71页 |
·电阻法确定 Zr_(65)Al_(7.5)Ni_(10)Cu_(17.5)非晶合金的晶化温度 | 第71-73页 |
·熔体温度对 Zr_(65)Al_(7.5)Ni_(10)Cu_(17.5)非晶合金电阻率曲线的影响 | 第73-74页 |
·熔体温度对非晶晶化行为的影响 | 第74-77页 |
·熔体温度对非晶形成能力以及热稳定性的影响 | 第77-81页 |
·小结 | 第81-83页 |
第五章 熔体温度对 Zr_(55)Al_(10)Ni_5Cu_(30)非晶合金内耗行为的影响 | 第83-99页 |
·引言 | 第83页 |
·实验过程 | 第83-84页 |
·Zr_(55)Al_(10)Ni_5Cu_(30)非晶试样的内耗峰形成机制 | 第84-88页 |
·实验结果 | 第84-86页 |
·实验结果分析 | 第86-88页 |
·不同熔体温度制备的非晶试样的内耗行为 | 第88-98页 |
·实验结果 | 第88-90页 |
·实验结果分析 | 第90-98页 |
·小结 | 第98-99页 |
第六章 不同形成能力非晶合金的内耗行为 | 第99-110页 |
·引言 | 第99-100页 |
·实验过程 | 第100页 |
·实验结果 | 第100-104页 |
·非晶试样在不同频率下的内耗温度曲线 | 第101-102页 |
·不同非晶形成能力合金的 DSC 曲线与内耗比较 | 第102-104页 |
·讨论与分析 | 第104-109页 |
·不同 GFA 锆基非晶的内耗 | 第104-106页 |
·不同 GFA 锆基非晶的过冷液相区力学弛豫的不同 | 第106-109页 |
·小结 | 第109-110页 |
第七章 总结与展望 | 第110-114页 |
·研究工作内容概要 | 第110页 |
·主要研究结论 | 第110-112页 |
·创新之处 | 第112页 |
·尚需解决的问题 | 第112-114页 |
参考文献 | 第114-127页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12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