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承接区域产业转移的对策研究
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0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0-14页 |
·研究背景 | 第10-11页 |
·研究的意义 | 第11页 |
·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 | 第11-13页 |
·本文的研究内容 | 第11-12页 |
·研究方法 | 第12-13页 |
·创新之处和不足 | 第13-14页 |
·本文的创新之处 | 第13页 |
·本文的不足之处 | 第13-14页 |
第2章 产业转移理论综述 | 第14-22页 |
·产业转移理论的概述 | 第14-15页 |
·产业转移的内涵 | 第14页 |
·产业转移的类型 | 第14-15页 |
·产业转移理论综述 | 第15-22页 |
·关于产业转移动因的理论研究现状 | 第15-17页 |
·关于产业转移模式的理论研究现状 | 第17-18页 |
·关于产业转移效应的理论研究现状 | 第18-22页 |
第3章 河南省承接产业转移的现状分析 | 第22-32页 |
·河南省经济发展概况 | 第22-26页 |
·河南省产业结构情况 | 第22-25页 |
·河南省产业集聚发展状况 | 第25-26页 |
·河南省产业转移的现状 | 第26-28页 |
·产业转移引资规模的增幅明显 | 第26-27页 |
·产业转移的区域、行业分布较为集中 | 第27页 |
·产业转移的质量可观 | 第27页 |
·产业集聚园区是承接产业转移的主要载体 | 第27-28页 |
·河南省承接产业转移的 SWOT 分析 | 第28-32页 |
·河南省承接产业转移的优势 | 第28-29页 |
·河南省承接产业转移的机遇 | 第29-30页 |
·河南承接产业转移的劣势 | 第30-31页 |
·河南承接产业转移面临的挑战 | 第31-32页 |
第4章 河南省承接产业转移的机制分析 | 第32-42页 |
·河南省承接产业转移的动因分析 | 第32-34页 |
·东部地区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的客观要求 | 第32-33页 |
·河南省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的需要 | 第33页 |
·人力成本上升加快产业转移的步伐 | 第33-34页 |
·河南省承接产业转移的效应分析 | 第34-37页 |
·产业集聚效应加强 | 第34-36页 |
·产业结构优化效应明显 | 第36-37页 |
·产业关联带动效应显著 | 第37页 |
·河南省产业转移面临的主要问题 | 第37-42页 |
·承接产业转移的软硬环境条件不够理想 | 第38页 |
·区域内产业链条较短,产业配套能力不足 | 第38-39页 |
·基础建设落后,转移载体功能有限 | 第39页 |
·劳动力资源结构不合理,高技术人才匮乏 | 第39页 |
·过度依赖产业转移,科技创新能力不强 | 第39-40页 |
·产业结构不合理,区域间产业同构现象突出 | 第40页 |
·承接产业较为低端,极易产生环境负外部性 | 第40-42页 |
第5章 河南省承接产业转移的对策建议 | 第42-52页 |
·河南省承接产业转移的思路与重点 | 第42-47页 |
·承接产业转移的对策思路 | 第42-43页 |
·承接产业转移的对策重点 | 第43-47页 |
·河南省产业转移承接的具体对策 | 第47-52页 |
·充分发挥政府职能,积极引导产业转移 | 第47-48页 |
·以优势产业为主导,优化产业结构 | 第48-49页 |
·充分发挥区域集聚作用,发展集聚经济 | 第49页 |
·积极引入高新技术, 增强产业持续发展能力 | 第49页 |
·合理利用招商载体,有选择地进行资本引进 | 第49-50页 |
·积极发展教育培训,建立智力支撑体系 | 第50页 |
·优选产业承接项目,注重生态环境保护 | 第50-52页 |
第6章 研究结论 | 第52-54页 |
·研究结论 | 第52-53页 |
·需要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 第53-54页 |
参考文献 | 第54-58页 |
附录 | 第58-60页 |
致谢 | 第60-62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62-6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