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3页 |
Abstract | 第3-4页 |
目录 | 第4-6页 |
1 绪论 | 第6-9页 |
·研究背景 | 第6-7页 |
·耕地保护的紧迫性 | 第6页 |
·农村建设用地低效利用 | 第6-7页 |
·国家政策导向下增减挂办法 | 第7页 |
·研究意义 | 第7页 |
·理论意义 | 第7页 |
·现实意义 | 第7页 |
·国内外研究进展 | 第7-9页 |
·国内研究进展 | 第7-8页 |
·国外研究进展 | 第8-9页 |
2 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体系研究 | 第9-14页 |
·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概念 | 第9页 |
·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理论基础 | 第9-11页 |
·区位理论 | 第9页 |
·土地供求关系理论 | 第9-10页 |
·地租理论 | 第10-11页 |
·土地集约利用理论 | 第11页 |
·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意义 | 第11-12页 |
·有利于守住 18 亿亩耕地红线,保证城市建设用地的指标 | 第11页 |
·有利于科学合理规划用地结构,实现土地集约化经营 | 第11页 |
·有利于实现公共服务均等化,提高农民的生活质量 | 第11-12页 |
·有利于提高土地价值,逐步消除城乡二元化 | 第12页 |
·研究方法 | 第12-13页 |
·理论联系实际的方法 | 第12页 |
·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法 | 第12-13页 |
·研究路线 | 第13-14页 |
3 增减挂钩项目后绩效评价体系研究 | 第14-23页 |
·增减挂钩项目后绩效评价概念 | 第14页 |
·增减挂钩项目后绩效评价的理论基础 | 第14-15页 |
·可持续发展理论 | 第14页 |
·土地资源优化配置理论 | 第14-15页 |
·增减挂钩项目后绩效评价内容 | 第15-16页 |
·增减挂钩项目后经济效益评价内容 | 第15页 |
·增减挂钩项目后社会效益评价内容 | 第15-16页 |
·增减挂钩项目后生态效益评价内容 | 第16页 |
·增减挂钩项目后绩效评价原则 | 第16页 |
·科学性原则 | 第16页 |
·系统性原则 | 第16页 |
·连续性原则 | 第16页 |
·反馈性原则 | 第16页 |
·增减挂钩项目后绩效评价意义 | 第16-17页 |
·是科学指导挂钩项目管理的需要 | 第16-17页 |
·是正确引导挂钩项目发展的需要 | 第17页 |
·增减挂钩项目后绩效评价方法 | 第17-18页 |
·成功度评价法 | 第17页 |
·有无对比法 | 第17-18页 |
·层次分析法 | 第18页 |
·增减挂钩项目后绩效评价方法的选取 | 第18-19页 |
·层次分析法优点 | 第18页 |
·成功度评价法优点 | 第18-19页 |
·层次分析法步骤 | 第19-21页 |
·建立指标体系 | 第19页 |
·构造判断矩阵 | 第19-20页 |
·建立因素集 | 第20页 |
·建立权重集 | 第20页 |
·建立评价集 | 第20-21页 |
·单因素模糊评价 | 第21页 |
·模糊综合评价 | 第21页 |
·成功度评价方法步骤 | 第21-23页 |
·确定项目成功度的标准 | 第21页 |
·制定成功度评估表 | 第21页 |
·评估指标的成功度 | 第21-23页 |
4 实证研究 | 第23-44页 |
·项目区概况 | 第23-27页 |
·自然地理状况 | 第25-26页 |
·农业生产方式 | 第26页 |
·基础设施状况 | 第26-27页 |
·项目区土地利用现状 | 第27-28页 |
·土地利用现状 | 第27页 |
·土地利用权属状况 | 第27-28页 |
·项目分析 | 第28-31页 |
·项目合法性分析 | 第28页 |
·整理条件分析 | 第28页 |
·新增耕地潜力分析 | 第28页 |
·环境影响分析 | 第28-29页 |
·土地适宜性分析 | 第29-30页 |
·水资源状况分析 | 第30-31页 |
·公众参与分析 | 第31页 |
·项目实施预期效果 | 第31-33页 |
·经济效益 | 第31-32页 |
·社会效益 | 第32页 |
·生态效益 | 第32-33页 |
·项目实施结果 | 第33-37页 |
·经济效益 | 第33-34页 |
·社会效益 | 第34-36页 |
·生态效益 | 第36-37页 |
·层次分析法评价 | 第37-42页 |
·成功度评价法 | 第42-43页 |
·问题及原因分析 | 第43页 |
·规划设计不合理 | 第43页 |
·与周边农田不衔接 | 第43页 |
·土地质量管护不力 | 第43页 |
·建议 | 第43-44页 |
5 结论 | 第44-45页 |
致谢 | 第45-46页 |
参考文献 | 第46-4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