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3页 |
Abstract | 第3-5页 |
目录 | 第5-7页 |
1 绪论 | 第7-12页 |
·研究背景 | 第7-8页 |
·选题的意义 | 第8-9页 |
·理论意义 | 第8页 |
·现实意义 | 第8-9页 |
·本课题研究领域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9-10页 |
·国内研究状况 | 第9-10页 |
·国外研究状况 | 第10页 |
·研究的主要内容和方法 | 第10-12页 |
·研究的主要内容 | 第10-11页 |
·研究的方法 | 第11-12页 |
2 相关概念和理论 | 第12-20页 |
·压力与心理承受力 | 第12-15页 |
·心理的实质 | 第12-13页 |
·心理承受力 | 第13-14页 |
·心理压力 | 第14-15页 |
·当代大学生心理承受力的相关概念 | 第15-18页 |
·当代大学生心理承受力的相关因素 | 第15-16页 |
·大学生心理承受的方式方法 | 第16-18页 |
·大学生心理承受力教育的意义、内容 | 第18-20页 |
·心理承受力教育的意义与功能 | 第18页 |
·心理承受力教育的内容 | 第18-20页 |
3 当代大学生心理承受力的调查 | 第20-30页 |
·调查问卷的编制 | 第20-21页 |
·调查目的 | 第20页 |
·调查方式 | 第20页 |
·问卷编制原则 | 第20-21页 |
·大学生压力应对的心理承受力量表的编制 | 第21页 |
·调查过程分析 | 第21-22页 |
·研究结果 | 第22-25页 |
·心理耐挫力调查结果 | 第22-23页 |
·当代大学生应对方式特点 | 第23-24页 |
·不同性别、学科、年级,地域类型大学生的应对方式差异检验 | 第24-25页 |
·心理耐挫力与简易应对各因子的相关系数 | 第25页 |
·分析与讨论 | 第25-30页 |
·心理耐挫力状况分析 | 第25-27页 |
·应对方式特点分析 | 第27-28页 |
·大学生应对方式的差异显著性检验结果分析 | 第28-29页 |
·相关分析 | 第29-30页 |
4 对于当代大学生心理承受力的分析 | 第30-36页 |
·当前大学生心理问题与困惑分析 | 第30-34页 |
·学业方面的心理压力 | 第30-31页 |
·就业方面的心理压力 | 第31-32页 |
·人际关系方面的心理压力 | 第32-33页 |
·经济方面的心理压力 | 第33页 |
·恋爱方面的心理压力 | 第33-34页 |
·适应独立生活环境的心理压力 | 第34页 |
·当代大学生常见挫折反应 | 第34-36页 |
·积极、理智的反应 | 第34-35页 |
·消极、逃避式的反应 | 第35-36页 |
5 提高大学生心理承受力的教育对策 | 第36-42页 |
·教育大学生采用合理的归因方式 | 第36页 |
·进行良好应对策略的培训 | 第36-37页 |
·引导大学生形成正确的挫折认知 | 第37页 |
·帮助大学生实施合理的心理疏导方式 | 第37-38页 |
·进行适当生活技能教育 | 第38页 |
·加强道德教育,培养良好的意志品质 | 第38-39页 |
·家庭、社会和学校合力共建大学生心理承受力教育系统 | 第39-42页 |
6 结论 | 第42-43页 |
致谢 | 第43-44页 |
参考文献 | 第44-48页 |
附录 | 第48-5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