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3页 |
ABSTRACT | 第3-8页 |
1 绪论 | 第8-15页 |
·研究背景 | 第8页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8-13页 |
·国外无烟煤瓦斯吸附/解吸研究现状 | 第8-10页 |
·国内无烟煤解吸研究现状 | 第10-12页 |
·研究存在的问题 | 第12-13页 |
·研究内容 | 第13页 |
·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 | 第13-15页 |
2 不同成因无烟煤孔隙结构实验研究 | 第15-31页 |
·煤样品的化学组分及成因类型分析 | 第15-18页 |
·工业分析 | 第15-16页 |
·元素分析 | 第16-17页 |
·煤的成因类型分析 | 第17-18页 |
·孔隙类型和孔隙结构 | 第18-29页 |
·孔隙成因类型分析 | 第18-20页 |
·孔隙结构分析 | 第20-29页 |
·不同成因无烟煤生气能力分析 | 第29-30页 |
·本章小结 | 第30-31页 |
3 无烟煤瓦斯吸附/解吸实验研究 | 第31-49页 |
·实验设备 | 第31-33页 |
·简介 | 第31-32页 |
·设备的结构及原理 | 第32-33页 |
·实验样品及处理 | 第33-34页 |
·煤样采集 | 第33页 |
·煤样制备 | 第33-34页 |
·平衡水分处理 | 第34页 |
·实验过程 | 第34-39页 |
·装样进缸 | 第34-35页 |
·密封性测试 | 第35页 |
·系统抽真空 | 第35页 |
·样品缸自由空间体积测定 | 第35-36页 |
·等温吸附实验 | 第36-38页 |
·等温解吸实验 | 第38-39页 |
·实验数据处理 | 第39-41页 |
·实验数据予处理 | 第39-40页 |
·实验结果的误差分析 | 第40-41页 |
·实验结果及分析 | 第41-48页 |
·沁水南 3~#60~80 目无烟煤样吸附/解吸实验 | 第41-43页 |
·汝箕沟 2~#60~80 目无烟煤样吸附/解吸实验 | 第43-44页 |
·冷水江 3~#60~80 目无烟煤样吸附/解吸实验 | 第44-45页 |
·结果分析 | 第45-48页 |
·本章小结 | 第48-49页 |
4 不同成因无烟煤瓦斯吸附/解吸特征研究 | 第49-79页 |
·不同成因无烟煤等量吸附热研究 | 第49-62页 |
·沁水南 3#平衡水样品等量吸附热 | 第49-54页 |
·汝箕沟 2#平衡水样品等量吸附热 | 第54-58页 |
·冷水江 3#平衡水样品等量吸附热 | 第58-62页 |
·不同成因无烟煤极限吸附热研究 | 第62-73页 |
·沁水南 3#平衡水样品极限吸附热 | 第63-66页 |
·汝箕沟 2#平衡水样品极限吸附热 | 第66-68页 |
·冷水江 3#平衡水样品极限吸附热 | 第68-71页 |
·吸附热效应分析 | 第71-73页 |
·无烟煤瓦斯解吸特征 | 第73-77页 |
·物质组成及孔隙结构与吸附/解吸之间的关系 | 第73-74页 |
·温度和压力对煤层瓦斯解吸作用的影响 | 第74-76页 |
·拟合函数在煤层瓦斯解吸中的应用 | 第76-77页 |
·吸附热对煤层瓦斯的解吸特征影响 | 第77页 |
·本章小结 | 第77-79页 |
5 汝箕沟煤矿3229综采工作面突出危险性评价与对策 | 第79-94页 |
·矿井概况 | 第79-81页 |
·地层与地质构造 | 第79页 |
·煤层与煤质 | 第79-80页 |
·开拓开采 | 第80-81页 |
·矿井通风及瓦斯 | 第81页 |
·3229 工作面瓦斯赋存及涌出规律 | 第81-86页 |
·3229 工作面概况 | 第81-84页 |
·工作面瓦斯赋存及涌出情况 | 第84-86页 |
·工作面瓦斯抽采 | 第86-88页 |
·工作面突出预测指标分析 | 第88-91页 |
·工作面突出危险性评价 | 第91-92页 |
·对策措施 | 第92-93页 |
·本章小结 | 第93-94页 |
6 结论及展望 | 第94-95页 |
·结论 | 第94页 |
·展望 | 第94-95页 |
参考文献 | 第95-100页 |
致谢 | 第100-101页 |
附录 | 第101-104页 |
附录 1 扫描电镜图片 | 第101-104页 |
附录 2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参与科研项目及成果 | 第10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