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1页 |
引言 | 第11-14页 |
1 大学生村官的由来 | 第14-18页 |
·产生大学生村官的时代背景 | 第14-15页 |
·改革开放以来国家对“三农”的重视 | 第14页 |
·大学生村官的出现是解决“三农”问题的必然 | 第14页 |
·大学生村官的产生过程 | 第14-15页 |
·当前大学生面临的就业现状和原因 | 第15-16页 |
·当前大学生的就业现状 | 第15页 |
·当前大学生就业形势的成因分析 | 第15-16页 |
·大学生到农村服务是历史的选择 | 第16-18页 |
·积极的政策引导 | 第16-17页 |
·缓解就业压力 | 第17页 |
·坚强的保障措施 | 第17-18页 |
2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内容和意义 | 第18-23页 |
·产生新农村建设的背景 | 第18-19页 |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内容 | 第19-21页 |
·“生产发展”是新农村建设的关键 | 第19页 |
·“生活富裕”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目标 | 第19-20页 |
·“乡风文明”是农民整体素质提高的体现 | 第20页 |
·“村容整洁”是新农村面貌的直接体现 | 第20-21页 |
·“管理民主”是新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的首要任务 | 第21页 |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意义 | 第21-23页 |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统筹城乡发展的要求,是实现共同富裕的途径 | 第21页 |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根本举措 | 第21-22页 |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 | 第22-23页 |
3 大学生村官在新农村建设中的作用 | 第23-31页 |
·大学生村官肩负着神圣的使命 | 第23-25页 |
·大学生村官肩负着党和人民的期望,是时代赋予的神圣使命 | 第23页 |
·大学生村官肩负着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提供人才支持的使命 | 第23-24页 |
·大学生村官肩负建立“村官政策”长效机制的使命 | 第24-25页 |
·从“三农”层面论述大学生村官在新农村建设中的作用 | 第25-27页 |
·“三农”的概念 | 第25页 |
·“三农”问题的含义 | 第25-26页 |
·大学生村官在解决“三农”问题上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 第26-27页 |
·大学生村官在新农村建设中要实现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的统一 | 第27-29页 |
·大学生村官在新农村建设中如何实现个人价值 | 第27-28页 |
·大学生村官在新农村建设中如何实现社会价值 | 第28-29页 |
·从眼前和长远,局部与整体层面论述 | 第29-31页 |
·从眼前与长远来看 | 第29-30页 |
·从局部与整体来看 | 第30-31页 |
4 如何实现“大学生村官”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作用 | 第31-37页 |
·高校要引导大学毕业生转变就业观念,增强服务基层意识 | 第31-32页 |
·转变高校人才培养模式,加大大学生在农村工作中的实践机会 | 第31页 |
·突出重点加大宣传力度,营造大学毕业生服务农村的氛围 | 第31-32页 |
·树立好大学生自主创业成功的典型 | 第32页 |
·要教育当代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 | 第32页 |
·大学生村官在农村如何更好地发挥作用——政府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 第32-34页 |
·政府要加强对大学生村官的扶持力度,落实好各项待遇 | 第32-34页 |
·定期对大学生村官进行培训,增强大学生村官的工作能力 | 第34页 |
·建立健全大学生村官的退出机制 | 第34页 |
·大学生村官要充分发挥自身优势 | 第34-37页 |
·正确引导大学生村官发挥优势 | 第35页 |
·大学生村官如何发挥自身优势,服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 第35-37页 |
结论 | 第37-38页 |
注释 | 第38-39页 |
参考文献 | 第39-42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科研成果 | 第42-43页 |
致谢 | 第43-4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