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8页 |
Abstract | 第8-13页 |
前言 | 第13-17页 |
第一章 大蒜素羟丙基-β-环糊精包合物制备工艺的研究 | 第17-27页 |
1 仪器与试药 | 第17页 |
·仪器 | 第17页 |
·试药 | 第17页 |
2 方法与结果 | 第17-26页 |
·标准溶液的制备 | 第17-18页 |
·色谱条件和系统适应性 | 第18-21页 |
·包合物制备工艺的正交试验设计 | 第21-24页 |
·干燥温度对包合物的影响 | 第24-25页 |
·包合物的鉴定 | 第25-26页 |
3 讨论与小结 | 第26-27页 |
第二章 包合物中大蒜素提取洗脱工艺的研究 | 第27-33页 |
1 仪器与材料 | 第27-28页 |
·仪器 | 第27-28页 |
·试药 | 第28页 |
2 方法与结果 | 第28-30页 |
·包合物提取工艺的研究 | 第28-30页 |
·空白回收率的测定 | 第28页 |
·提取溶剂的选择 | 第28-30页 |
·洗脱溶剂的选择 | 第30页 |
3 讨论与小结 | 第30-33页 |
第三章 包合物质胶囊的制备与质量控制研究 | 第33-45页 |
1 包合物肠溶胶囊的制备工艺研究 | 第33-36页 |
·剂型选择 | 第33-34页 |
·制剂成型工艺研究 | 第34-36页 |
·肠溶胶囊的处方 | 第34页 |
·肠溶胶囊的制粒工艺研究 | 第34-36页 |
·胶囊规格的选择 | 第36页 |
2 包合物肠溶胶囊的质量控制 | 第36-43页 |
·仪器与试药 | 第36-37页 |
·仪器 | 第37页 |
·试药 | 第37页 |
·方法与结果 | 第37-43页 |
·性状 | 第37页 |
·鉴别 | 第37页 |
·检查 | 第37-39页 |
·含量测定 | 第39-43页 |
3 讨论与小结 | 第43-45页 |
第四章 包合物肠溶胶囊的药物动力学和体外释药的研究 | 第45-63页 |
1 仪器与试药 | 第46页 |
·仪器 | 第46页 |
·试药 | 第46页 |
·动物 | 第46页 |
2 方法与结果 | 第46-60页 |
·体内分析方法的建立 | 第46-50页 |
·标准溶液的制备 | 第47页 |
·血浆样品的处理 | 第47页 |
·色谱条件与系统适应性 | 第47页 |
·提取溶剂的选择 | 第47页 |
·方法专属性试验 | 第47-48页 |
·线性关系考察 | 第48-49页 |
·精密度试验 | 第49页 |
·稳定性试验 | 第49-50页 |
·回收率试验 | 第50页 |
·包合物肠溶胶囊家兔体内药动学研究 | 第50-52页 |
·大蒜素血药浓度测定方法 | 第50页 |
·给药方案与血样采集 | 第50页 |
·数据处理 | 第50-51页 |
·血药浓度测定结果 | 第51页 |
·药动学参数的拟合 | 第51-52页 |
·体外分析方法的建立 | 第52-60页 |
·大蒜素的含量测定方法 | 第52-56页 |
·溶出度测定方法的建立 | 第56页 |
·影响肠溶胶囊溶出因素的考察 | 第56-58页 |
·肠溶胶囊的质量考察 | 第58-60页 |
3 讨论与小结 | 第60-63页 |
第五章 包合物肠溶胶囊的初步稳定性研究 | 第63-69页 |
1 仪器与试药 | 第63页 |
·仪器 | 第63页 |
·试药 | 第63页 |
2 方法与结果 | 第63-68页 |
·光照实验 | 第63-64页 |
·高温实验 | 第64页 |
·高湿实验 | 第64-65页 |
·恒温加速实验 | 第65-68页 |
3 讨论与小结 | 第68-69页 |
结束语与创新点 | 第69-71页 |
文献综述 | 第71-79页 |
参考文献 | 第79-87页 |
附录 | 第87-91页 |
致谢 | 第9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