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目录 | 第6-8页 |
第一章 前言 | 第8-22页 |
·氮杂糖 | 第9-19页 |
·氮杂糖的分类 | 第10-11页 |
·单环类氮杂糖 | 第10-11页 |
·稠环类氮杂糖 | 第11页 |
·氮杂糖的合成 | 第11-18页 |
·还原胺化 | 第11-13页 |
·胺的取代反应 | 第13-14页 |
·易位反应 | 第14-18页 |
·电化学氧化 | 第18页 |
·氮杂糖结构的修饰 | 第18-19页 |
·本论文的研究思路及内容 | 第19-22页 |
第二章 氮杂糖化合物的合成与表征 | 第22-43页 |
·引言 | 第22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22-42页 |
·以D-葡萄糖为原料合成硝甲基双保护葡萄糖 | 第22-24页 |
·1,2:5,6-Di-O-isopropylidene-a-D-gluconfuranose(1)的合成 | 第23-24页 |
·3-oxo-1,2:5,6-di-O-isopropylidene-a-D-glucofuranose(2)的合成 | 第24页 |
·3-Nitromethyl-1,2:5,6-di-O-isopropylidene-a-D-allofuranose(3)的合成 | 第24页 |
·以硝甲基双保护葡萄糖为原料合成七元氮杂糖化合物 | 第24-38页 |
·化合物5的合成探索 | 第25-28页 |
· | 第28-29页 |
·化合物10的合成 | 第29页 |
·化合物12的合成及结构确定 | 第29-32页 |
·化合物13-15的合成及结构确定 | 第32-38页 |
·以化合物(10)为原料合成六元氮杂糖化合物的探索 | 第38-42页 |
·化合物18的合成及结构分析 | 第38-39页 |
·化合物19的合成探索 | 第39-40页 |
·化合物20的合成及结构分析 | 第40-42页 |
·小结 | 第42-43页 |
实验部分 | 第43-51页 |
参考文献 | 第51-56页 |
附图 | 第56-64页 |
致谢 | 第6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