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8页 |
目录 | 第8-11页 |
Contents | 第11-12页 |
插图清单 | 第12-14页 |
表格清单 | 第14-15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5-21页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5-18页 |
·临界肢长剪力墙结构发展趋势 | 第15-16页 |
·临界肢长剪力墙结构的分析方法[2,3] | 第16-18页 |
·等效梁模型 | 第16页 |
·墙板单元模型 | 第16-17页 |
·等效支撑模型 | 第17页 |
·三垂直杆元模型 | 第17页 |
·多垂直杆元模型 | 第17-18页 |
·二维板单元模型 | 第18页 |
·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 第18-19页 |
·临界肢长剪力墙结构背景 | 第18页 |
·研究的主要意义 | 第18-19页 |
·研究的主要目的及内容 | 第19-21页 |
·研究的主要目的 | 第19页 |
·研究的主要内容 | 第19-21页 |
第二章 临界肢长剪力墙结构的受力特性及相关问题 | 第21-27页 |
·临界肢长剪力墙结构的受力特性 | 第21-23页 |
·临界肢长剪力墙的概念和分类判别 | 第21-22页 |
·临界肢长剪力墙的受力特点 | 第22-23页 |
·临界肢长剪力墙结构的相关问题 | 第23-27页 |
·临界肢长剪力墙的结构方案 | 第23页 |
·临界肢长剪力墙的构造措施 | 第23-27页 |
第三章 罕遇地震下临界肢长剪力墙结构静力弹塑性分析 | 第27-39页 |
·结构分析软件Midas building | 第27-29页 |
·Midas building 简介 | 第27-28页 |
·静力非线性分析在 Midas building 中的实现 | 第28-29页 |
·静力弹塑性分析的基本原理 | 第29-32页 |
·静力弹塑性分析的基本假定 | 第29-30页 |
·静力弹塑性分析的基本原理 | 第30-32页 |
·材料的本构关系和破坏准则 | 第32-34页 |
·材料的本构关系 | 第32-34页 |
·材料的破坏准则 | 第34页 |
·结构分析模型的建立 | 第34-35页 |
·工程概况 | 第34-35页 |
·计算结果分析比较 | 第35-38页 |
·罕遇地震下性能点分析 | 第35-36页 |
·塑性铰出现规律 | 第36-37页 |
·计算结果分析对比 | 第37-38页 |
·本章小结 | 第38-39页 |
第四章 连梁跨高比对临界肢长剪力墙抗震性能的影响 | 第39-45页 |
·不同跨高比连梁的确定 | 第39页 |
·计算结果分析 | 第39-44页 |
·基底剪力与最大位移关系曲线 | 第39-40页 |
·罕遇地震下性能点处的层间位移曲线 | 第40-41页 |
·连梁塑性铰分布及发展情况 | 第41-44页 |
·本章结节 | 第44-45页 |
第五章 罕遇地震下临界肢长剪力墙结构弹塑性时程分析 | 第45-59页 |
·动力弹塑性时程分析 | 第45-46页 |
·基本理论 | 第45页 |
·弹塑性时程分析重要性 | 第45-46页 |
·弹塑性时程分析方法 | 第46-51页 |
·弹塑性时程分析方法概诉 | 第46-49页 |
·阻尼的影响 | 第46-47页 |
·地震波的选取 | 第47-49页 |
·时程分析中塑性铰的定义 | 第49页 |
·时程分析中的滞回模型 | 第49-51页 |
·结构动力特性 | 第51-55页 |
·动力性能的一般特性 | 第51-53页 |
·钢筋混凝土构件的动力特性 | 第53-54页 |
·整体结构的动力性能 | 第54-55页 |
·时程分析计算结果 | 第55-57页 |
·结构最大层间位移分析结果对比 | 第55-56页 |
·结构最大层间剪力分析结果对比 | 第56-57页 |
·时程特征曲线 | 第57页 |
·本章小结 | 第57-59页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第59-61页 |
·结论 | 第59-60页 |
·展望 | 第60-61页 |
参考文献 | 第61-63页 |
致谢 | 第63-65页 |
作者简介及读研期间主要科研成果 | 第6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