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12页 |
绪论 | 第12-17页 |
·选题的背景和意义 | 第12-13页 |
·研究文献综述 | 第13-15页 |
·县域经济研究角度和层面的选择 | 第13页 |
·县域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 | 第13页 |
·县域经济发展途径 | 第13-14页 |
·县域经济发展模式 | 第14页 |
·县域评价指标体系国内研究综述 | 第14-15页 |
·本文研究的基本内容与方法 | 第15-16页 |
·研究的基本内容 | 第15页 |
·研究方法 | 第15-16页 |
·研究的创新与不足之处 | 第16-17页 |
·研究的创新之处 | 第16页 |
·研究的不足之处 | 第16-17页 |
1 县域经济科学发展相关理论 | 第17-20页 |
·县域经济科学相关的概念 | 第17-18页 |
·县域经济 | 第17页 |
·县域经济科学发展 | 第17-18页 |
·县域经济科学发展理论基础 | 第18-20页 |
·增长极理论 | 第18页 |
·二元结构理论 | 第18-19页 |
·科学发展观理论 | 第19-20页 |
2 县域经济科学发展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 第20-27页 |
·构建县域经济科学发展评价指标体系的意义 | 第20-21页 |
·为政府引导县域经济发展提供决策依据 | 第20页 |
·有利于在县域经济的发展过程中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 第20-21页 |
·指标体系设计原则 | 第21页 |
·科学性原则 | 第21页 |
·层次性原则 | 第21页 |
·可比性原则 | 第21页 |
·可操作性原则 | 第21页 |
·评价方法 | 第21-23页 |
·层次分析法介绍 | 第21-22页 |
·层次分析法的步骤 | 第22-23页 |
·科学发展指标体系的构建 | 第23-27页 |
·经济指标选取 | 第23-24页 |
·民生指标选取 | 第24页 |
·资源环境指标选取 | 第24-25页 |
·指标解释 | 第25-27页 |
3 大连县域经济发展的现状及存在问题 | 第27-30页 |
·发展现状 | 第27-28页 |
·存在问题 | 第28-30页 |
4 大连县域经济科学发展状况的评价 | 第30-44页 |
·数据的无纲化处理 | 第30-33页 |
·判断矩阵构建 | 第33-36页 |
·层次单排序 | 第36-37页 |
·层次总排序 | 第37-38页 |
·大连县域科学发展指标评价 | 第38-44页 |
·瓦房店市县域科学发展指标评价 | 第38-39页 |
·普兰店市县域科学发展指标评价 | 第39-40页 |
·庄河市县域科学发展指标评价 | 第40-41页 |
·长海县县域科学发展指标评价 | 第41-42页 |
·小结 | 第42-44页 |
5 推动大连县域经济科学发展政策建议 | 第44-48页 |
·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大力发展低碳、生态经济 | 第44页 |
·增强大连县域经济发展后劲,促进农民增收 | 第44-45页 |
·大力发展乡村特色产业,挖掘农业增收内部潜力 | 第44-45页 |
·完善落实强农惠农政策,构建农民增收保障机制 | 第45页 |
·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夯实农民增收物质基础 | 第45页 |
·加快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发展,完善农村社会保障 | 第45-46页 |
·提高土地配置效率,实现土地资源的科学利用 | 第46页 |
·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实行深挖潜“节约” | 第46页 |
·实行产业集聚、用地集约 | 第46页 |
·推进生态镇建设,实现县域生态可持续发展 | 第46-47页 |
·完善政府管理体制和政策措施 | 第47-48页 |
参考文献 | 第48-51页 |
附录 | 第51-55页 |
致谢 | 第55-5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