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7页 |
Abstract | 第7-13页 |
插图索引 | 第13-14页 |
附表索引 | 第14-15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5-22页 |
·研究背景 | 第15-16页 |
·研究意义 | 第16-19页 |
·理论意义 | 第17-18页 |
·现实意义 | 第18-19页 |
·研究目标 | 第19页 |
·研究思路、方法及主要内容 | 第19-22页 |
第2章 文献综述 | 第22-34页 |
·网络科学研究 | 第22-26页 |
·合作与竞争经济关系网络研究 | 第26-29页 |
·区域旅游合作与竞争网络研究 | 第29-32页 |
·小结 | 第32-34页 |
第3章 区域旅游合作与竞争网络图模型构建 | 第34-42页 |
·网络的图表示 | 第34页 |
·区域旅游合作与竞争网络二分图模型 | 第34-36页 |
·区域旅游合作与竞争网络图模型矩阵表示 | 第36-38页 |
·实证数据来源及处理 | 第38-41页 |
·数据来源 | 第38-39页 |
·数据处理 | 第39-41页 |
·小结 | 第41-42页 |
第4章 区域旅游合作与竞争网络结构特性分析 | 第42-65页 |
·小世界特征分析 | 第42-45页 |
·聚类系数 | 第43-44页 |
·特征路径长度 | 第44-45页 |
·小世界相关特征分析小结 | 第45页 |
·边权分布分析 | 第45-53页 |
·边权分布幂指数 | 第45-48页 |
·边权分布基尼系数 | 第48-51页 |
·边权分布拓扑熵 | 第51-53页 |
·点的项目度分布分析 | 第53-56页 |
·Rank-Size 分布 | 第53-55页 |
·点的项目度分布基尼系数 | 第55-56页 |
·核心-边缘结构分析 | 第56-57页 |
·核心-边缘结构定义及测量方法 | 第56页 |
·核心-边缘结构 | 第56-57页 |
·结构洞分析 | 第57-64页 |
·小结 | 第64-65页 |
第5章 区域旅游合作与竞争网络关联性分析 | 第65-92页 |
·加权有向的区域旅游合作与竞争关联网络模型 | 第65-66页 |
·基于 Krackhardt GTD 算法的关联性分析 | 第66-68页 |
·DEMATEL 法改进思路及计算方法 | 第68-72页 |
·改进思路 | 第68-69页 |
·改进的 DEMATEL 法计算方法 | 第69-72页 |
·基于改进的 DEMATEL 法关联性分析 | 第72-91页 |
·入境旅游合作与竞争网络影响因素的确定 | 第72页 |
·入境旅游合作与竞争网络直接关系矩阵的产生 | 第72页 |
·标准化直接影响矩阵 | 第72-73页 |
·全影响矩阵 | 第73页 |
·各地区相互关联性分析 | 第73-89页 |
·因果关系图绘制及地区优化关联效应策略 | 第89-91页 |
·小结 | 第91-92页 |
第6章 区域旅游合作与竞争网络演化建模及仿真分析 | 第92-102页 |
·基于吸引优先连接的区域旅游合作与竞争网络演化建模 | 第93-98页 |
·区域旅游合作与竞争网络二分图表示 | 第93-94页 |
·自聚集与吸引优先连接 | 第94-95页 |
·区域旅游合作与竞争网络演化模型 | 第95-98页 |
·仿真与分析 | 第98-100页 |
·小结 | 第100-102页 |
第7章 基于私产和财政分权制度的区域旅游合作与竞争均衡模型 | 第102-110页 |
·区域旅游合作与竞争关系抽象 | 第102页 |
·私产制度和财政分权制度与聚合行为 | 第102-105页 |
·私产制度与聚合行为 | 第103-105页 |
·财政分权制度与聚合行为 | 第105页 |
·基于私产和财政分权制度的区域旅游合作与竞争均衡模型 | 第105-109页 |
·小结 | 第109-110页 |
第8章 吸引优先连接与产业集聚 | 第110-119页 |
·基于吸引优先连接的旅游产业集聚形成假说 | 第110-112页 |
·中国入境旅游系统产业集聚现象实证 | 第112-117页 |
·中国的私有产权制度和财政分权制度与聚合行为 | 第112-116页 |
·中国的入境旅游系统的产业集聚的形成 | 第116-117页 |
·小结 | 第117-119页 |
结论 | 第119-122页 |
参考文献 | 第122-130页 |
致谢 | 第130-131页 |
附录 A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主持的课题 | 第131-132页 |
附录 B 实证分析的样本数据 | 第132-13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