灰飞虱抗药性监测及对吡蚜酮的抗性风险评估
摘要 | 第1-8页 |
ABSTRACT | 第8-10页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10-24页 |
·灰飞虱的分布与危害 | 第10-12页 |
·灰飞虱的分布 | 第10页 |
·灰飞虱的危害 | 第10-12页 |
·灰飞虱大发生的原因分析 | 第12-14页 |
·灰飞虱的生物学特性 | 第12页 |
·气候条件 | 第12-13页 |
·水稻品种 | 第13页 |
·种植结构和耕作制度 | 第13页 |
·药剂因素 | 第13-14页 |
·天敌 | 第14页 |
·灰飞虱抗药性研究 | 第14-19页 |
·灰飞虱抗药性发展概况 | 第14-16页 |
·灰飞虱抗药性机理 | 第16-18页 |
·影响灰飞虱抗药性发展的因素 | 第18-19页 |
·抗性风险评估的研究 | 第19-20页 |
·灰飞虱抗药性治理及综合防治 | 第20-22页 |
·灰飞虱抗药性治理 | 第20-21页 |
·灰飞虱综合防治 | 第21-22页 |
·吡蚜酮概况 | 第22-23页 |
·吡蚜酮简介 | 第22页 |
·吡蚜酮作用机理 | 第22-23页 |
·本研究的立题依据及目的意义 | 第23-24页 |
第二章 灰飞虱对杀虫剂敏感基线的建立 | 第24-28页 |
摘要 | 第24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24-26页 |
·供试昆虫 | 第24-25页 |
·供试药剂 | 第25页 |
·试验方法 | 第25页 |
·数据处理 | 第25-26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26-27页 |
·稻苗浸渍法和稻茎浸渍法测定结果比较 | 第26页 |
·5 种杀虫剂对灰飞虱敏感种群的毒力基线 | 第26-27页 |
·讨论 | 第27-28页 |
第三章 灰飞虱对常用药剂的抗性监测 | 第28-44页 |
摘要 | 第28-29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29-30页 |
·供试昆虫 | 第29页 |
·供试药剂 | 第29-30页 |
·试验方法 | 第30页 |
·数据处理 | 第30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30-41页 |
·灰飞虱对噻虫嗪的抗性监测 | 第30-32页 |
·灰飞虱对烯啶虫胺的抗性监测 | 第32-34页 |
·灰飞虱对毒死蜱的抗性监测 | 第34-35页 |
·灰飞虱对吡蚜酮的抗性监测 | 第35-37页 |
·灰飞虱对噻嗪酮的抗性监测 | 第37页 |
·灰飞虱对高效氯氰菊酯的抗性监测 | 第37-38页 |
·灰飞虱对氟虫腈的抗性监测 | 第38-39页 |
·灰飞虱对乙虫腈、丁烯氟虫腈和吡虫啉的敏感性测定 | 第39-41页 |
·讨论 | 第41-44页 |
第四章 灰飞虱对吡蚜酮的抗性风险评估 | 第44-54页 |
摘要 | 第44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44-46页 |
·供试昆虫 | 第44-45页 |
·供试药剂 | 第45页 |
·生物测定方法 | 第45页 |
·抗性筛选方法 | 第45页 |
·抗性风险评估方法 | 第45-46页 |
·数据分析方法 | 第46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46-51页 |
·灰飞虱对吡蚜酮抗性筛选 | 第46页 |
·灰飞虱对吡蚜酮抗性现实遗传力的估计 | 第46页 |
·灰飞虱对吡蚜酮抗性发展的预测 | 第46-51页 |
·讨论 | 第51-54页 |
全文主要结论 | 第54-56页 |
参考文献 | 第56-64页 |
致谢 | 第64-66页 |
附录 | 第6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