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山农村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研究
摘要 | 第1-8页 |
ABSTRACT | 第8-9页 |
1 绪论 | 第9-19页 |
·研究的背景、目的和意义 | 第9-11页 |
·研究背景 | 第9-10页 |
·研究目的 | 第10页 |
·研究意义 | 第10-11页 |
·国内外研究综述 | 第11-15页 |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1-13页 |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3-15页 |
·研究目标及内容 | 第15-16页 |
·研究目标 | 第15页 |
·研究内容 | 第15-16页 |
·研究方法及技术路线 | 第16-17页 |
·本文可能的创新与不足 | 第17-19页 |
2 银行信用风险管理的理论基础 | 第19-25页 |
·信用风险理论 | 第19-21页 |
·信用风险的涵义 | 第19-20页 |
·信用风险的特征 | 第20页 |
·信用风险与信息不对称理论 | 第20-21页 |
·信用风险管理理论 | 第21-25页 |
·信用风险管理的涵义 | 第21-22页 |
·信用风险管理的内容 | 第22-23页 |
·信用风险管理的程序 | 第23-25页 |
3 昆山农村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现状与问题 | 第25-31页 |
·昆山农村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现状 | 第25-28页 |
·昆山农村商业银行贷款情况分析 | 第25-26页 |
·昆山农村商业银行不良贷款分析 | 第26-28页 |
·昆山农村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存在的问题 | 第28-31页 |
·贷款结构不合理 | 第28页 |
·呆帐准备金太少,抵抗信用风险能力差 | 第28-29页 |
·不良贷款清收困难 | 第29页 |
·贷款集中度偏大 | 第29-31页 |
4 昆山农村商业银行信用风险成因分析 | 第31-37页 |
·银行体制不健全 | 第31-32页 |
·组织机构及其配套制度不健全 | 第31页 |
·缺乏风险管理数据库 | 第31-32页 |
·缺乏适合自身的风险管理机制 | 第32页 |
·银行贷款技术操作不规范 | 第32-34页 |
·贷款风险的测度偏重定性分析 | 第32-33页 |
·贷款分类较模糊 | 第33页 |
·贷款的授权授信不注重质量 | 第33-34页 |
·风险管理人员整体素质不高 | 第34-35页 |
·风险管理人员专业素质不高 | 第34页 |
·风险管理人员缺乏风险管理意识 | 第34-35页 |
·道德风险导致信用风险日益严重 | 第35页 |
·贷款环境不完善 | 第35-37页 |
·社会保障体系不完善 | 第35页 |
·社会信用体系不健全 | 第35-36页 |
·贷款担保机制缺失 | 第36-37页 |
5 国内外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经验借鉴 | 第37-45页 |
·美国银行信用风险管理 | 第37-39页 |
·中国国有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 | 第39-43页 |
·风险度量 | 第39页 |
·风险防范 | 第39-41页 |
·组织结构 | 第41-43页 |
·我国的借鉴之处 | 第43-45页 |
·信用风险度量 | 第43页 |
·信用风险防范 | 第43-44页 |
·组织结构 | 第44-45页 |
6 结论与建议 | 第45-55页 |
·研究结论 | 第45-46页 |
·对策建议 | 第46-55页 |
·健全相关的体制与制度 | 第46-49页 |
·规范农村信用社的贷款操作 | 第49-51页 |
·提高风险管理人员的整体素质 | 第51-52页 |
·创造良好的贷款环境 | 第52-55页 |
参考文献 | 第55-59页 |
致谢 | 第5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