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8页 |
导论 | 第8-18页 |
一、 选题的缘起 | 第8页 |
二、 选题的学术价值与现实意义 | 第8-10页 |
三、 研究现状及其局限性 | 第10-12页 |
四、 研究的重点、难点与创新点 | 第12-14页 |
五、 核心概念的界定 | 第14-16页 |
六、 研究的方法 | 第16-18页 |
第一章 香港行政长官选举制度的演进 | 第18-28页 |
一、 香港行政长官选举制度最初制定时的政治博弈 | 第18-20页 |
二、 第一任香港行政长官选举制度的特殊安排 | 第20-21页 |
三、 第二任开始香港行政长官选举制度进入常态 | 第21-22页 |
四、 2004 年全国人大常委会解释基本法 | 第22-23页 |
五、 2004 年、2007 年全国人大常委会两次通过决定 | 第23-26页 |
六、 2010 年《行政长官的产生办法》的修改 | 第26-28页 |
第二章 香港行政长官选举制度的特点 | 第28-37页 |
一、 间接性:间接选举而非直接选举,保持了香港社会的稳定 | 第28-30页 |
二、 民主性:行政长官选举委员会规模不断增加,代表性扩大 | 第30-31页 |
三、 法理性: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解释、决定规制行政长官选举制度 | 第31-32页 |
四、 参与性:引入立法咨询程序,汇集了香港社会民意 | 第32-33页 |
五、 共识性:修法程序“三部曲”到“五部曲”,确保各方意见的契合 | 第33-34页 |
六、 渐进性:选举制度多次修改,为达至终极普选积累制度增量 | 第34-37页 |
第三章 2017 年香港行政长官普选制度的设计 | 第37-51页 |
一、 2017 年香港行政长官普选制度设计的宪制基础 | 第37-40页 |
二、 2017 年香港行政长官普选制度设计的具体原则 | 第40-44页 |
三、 2017 年香港行政长官普选制度设计的核心议题:提名程序 | 第44-51页 |
第四章 2017 年之后香港行政长官普选制度的展望 | 第51-60页 |
一、 香港基本法第 45 条的修改与完善 | 第51-53页 |
二、 香港功能界别制度的改革与发展 | 第53-56页 |
三、 香港行政长官普选制度的其他争论 | 第56-60页 |
附件一:香港行政长官选举制度大事年表 | 第60-63页 |
附件二:香港基本法附件一修正案(建议稿) | 第63-65页 |
附件三:香港基本法修正案(建议稿) | 第65-66页 |
参考文献 | 第66-71页 |
后记 | 第71-7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