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9页 |
目录 | 第9-12页 |
引言 | 第12-14页 |
1 我国人民调解协议效力的变迁及认定 | 第14-22页 |
·我国人民调解协议效力的变迁 | 第14-17页 |
·人民调解协议的不具有合同效力(1954-2002年) | 第14-15页 |
·人民调解协议具有民事合同效力(2002-2010年) | 第15-16页 |
·人民调解协议具有法律约束力(2010-) | 第16-17页 |
·我国人民调解协议效力的认定 | 第17-18页 |
·我国与域外调解协议效力的比较 | 第18-22页 |
·域外调解协议效力的考察 | 第18-21页 |
·我国与域外调解协议效力的比较 | 第21-22页 |
2 我国人民调解协议司法确认程序的基础理论 | 第22-31页 |
·人民调解协议司法确认程序的性质 | 第22-24页 |
·人民调解协议司法确认程序的价值 | 第24-27页 |
·引入司法确认程序有助于人民调解效率的实现 | 第25-26页 |
·有助于提升人民调解权威性 | 第26页 |
·司法确认程序对实现实体正义的价值 | 第26-27页 |
·我国建立人民调解协议司法确认程序适应了程序公正的要求 | 第27-31页 |
·程序的及时性 | 第27-28页 |
·程序的公开性 | 第28-29页 |
·程序的安定性 | 第29-31页 |
3 我国人民调解协议司法确认程序运行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 第31-44页 |
·我国人民调解协议司法确认程序的制度规定 | 第31-35页 |
·2010年《人民调解法》的制度规定 | 第31页 |
·最高人民法院司法解释的规定 | 第31-32页 |
·各地高级人民法院的司法规定 | 第32-35页 |
·2012年新修正的《民事诉讼法》的规定 | 第35页 |
·我国人民调解协议司法确认程序的运行现状 | 第35-37页 |
·法院设立人民调解室,积极发展“诉前调解” | 第36页 |
·法院与调解组织联合成立调处中心,发展诉调对接机制 | 第36-37页 |
·我国人民调解协议司法确认程序运行中存在的问题 | 第37-44页 |
·我国调解协议司法确认程序立法中存在的问题 | 第37-42页 |
·我国人民调解协议司法确认程序实践中存在的问题 | 第42-44页 |
4 完善我国人民调解协议司法确认程序的构想 | 第44-51页 |
·从立法层面完善我国人民调解协议司法确认程序 | 第44-48页 |
·完善司法确认程序主体的范围 | 第44页 |
·明确申请司法确认期限的起算点 | 第44-45页 |
·完善对司法确认案件审结期限的规定 | 第45页 |
·对法院作出的错误司法确认的救济 | 第45-46页 |
·完善案外人的救济程序 | 第46-47页 |
·完善关于恶意调解行为的规定 | 第47-48页 |
·完善我国关于人民调解协议司法确认程序的配套措施 | 第48-51页 |
·加强对人民调解协议司法确认程序的普法宣传 | 第48页 |
·建立调解组织告知制度 | 第48-49页 |
·强化人民调解员的素质 | 第49-50页 |
·大力加强公民道德建设,完善诚信体系 | 第50-51页 |
结语 | 第51-52页 |
参考文献 | 第52-54页 |
致谢 | 第54-55页 |
个人简历、在校期间发表学术论文及研究成果 | 第5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