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文摘要 | 第1-4页 |
| Abstract | 第4-9页 |
| 绪论 | 第9-18页 |
| 第一章 一片冰心在玉壶——俞彦生平、交游情况 | 第18-37页 |
| 第一节 “冰壶染翰”见清惠——俞彦之生平 | 第18-26页 |
| 一、 茅山清高士——俞彦姓氏 | 第18-19页 |
| 二、 回回教中人——俞彦民族 | 第19-21页 |
| 三、 人生苦且长——俞彦生卒年 | 第21-22页 |
| 四、 仕宦多沉浮——俞彦行踪 | 第22-26页 |
| 第二节 海内游历知己存——俞彦之交游 | 第26-35页 |
| 一、 “孝古”、“风雅”、“出新”——与文学家、书画家之交往 | 第27-30页 |
| 二、 “上报国家,下安黎庶”——与官员之交往 | 第30-35页 |
| 本章小结 | 第35-37页 |
| 第二章 词章千古事——俞彦词的题材与风格 | 第37-56页 |
| 第一节 广阔与包罗——俞彦词的题材分类 | 第37-47页 |
| 一、 花间一壶酒——爱情词 | 第37-39页 |
| 二、 酬酢与赠答——酬和词 | 第39-42页 |
| 三、 湖光与山色——流连风景词 | 第42-44页 |
| 四、 沉浮与飘零——羁旅行役词 | 第44-47页 |
| 第二节 集大成汇小流——俞彦词的风格特点 | 第47-54页 |
| 一、 旧调谱新曲——模拟“花间”“草堂” | 第47-51页 |
| 二、 隆古而奇崛——“诗缘情性神动天随” | 第51-54页 |
| 本章小结 | 第54-56页 |
| 第三章 我词写我心——俞彦词论及其与创作的关系 | 第56-79页 |
| 第一节 《爰园词话》的词学主张 | 第56-66页 |
| 一、 琴瑟和鸣音绕梁——词的音乐性 | 第56-58页 |
| 二、 文采斐然做华章——词的文学性 | 第58-61页 |
| 三、 万载千秋一寸心——词的传承性 | 第61-62页 |
| 四、 不朽之业最小乘——创作心得及评词法则 | 第62-66页 |
| 第二节 俞彦词与词论的相互印证 | 第66-70页 |
| 一、 重可歌性与乐律感 | 第66-68页 |
| 二、 选词之难与乐此不疲 | 第68-70页 |
| 第三节 俞彦词与词论的互相矛盾 | 第70-72页 |
| 一、 “时一效颦”与“不造其堂”的落差 | 第70-71页 |
| 二、 “绮语小过”仍受传统观念的束缚 | 第71-72页 |
| 第四节 俞彦词论的继承与影响 | 第72-76页 |
| 一、 一脉承风雅——与前人的比较 | 第72-74页 |
| 二、 词家踵后尘——后人的接受 | 第74-76页 |
| 本章小结 | 第76-79页 |
| 结语 客观评价俞彦词及词论的地位 | 第79-82页 |
| 参考文献 | 第82-87页 |
| 致谢 | 第87-8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