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北缘马北隆起带断层演化与油气成藏
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创新点摘要 | 第6-9页 |
前言 | 第9-12页 |
第一章 地质背景、勘探及研究现状 | 第12-21页 |
·区域地质背景 | 第12-16页 |
·地层概况 | 第13-14页 |
·盆地构造演化 | 第14-16页 |
·油气分布 | 第16-18页 |
·勘探、研究现状及存在问题 | 第18-21页 |
·油气勘探历程及现状 | 第18-19页 |
·存在的问题 | 第19-21页 |
第二章 烃源岩及油气特征 | 第21-35页 |
·烃源岩特征及演化史 | 第21-25页 |
·烃源岩分布及特征 | 第21-23页 |
·研究区周缘各凹陷热演化史 | 第23-25页 |
·油气分布及特征 | 第25-34页 |
·原油物性及分布规律 | 第25-27页 |
·马北地区油源特征及成因特征 | 第27-31页 |
·马北地区油油对比与油源对比 | 第31-34页 |
·小结 | 第34-35页 |
第三章 构造特征及演化规律 | 第35-47页 |
·断裂平面几何学特征 | 第35-40页 |
·断裂几何学的研究内容 | 第35-36页 |
·马北隆起带断裂的产状 | 第36页 |
·马北隆起带断裂级次的划分 | 第36-38页 |
·马北断裂带断裂组合特征 | 第38-40页 |
·断裂活动规律 | 第40-43页 |
·生长指数及断裂活动规律 | 第40-42页 |
·断裂演化过程 | 第42-43页 |
·断裂生长演化规律 | 第43-46页 |
·断距-位移关系研究现状 | 第43-45页 |
·研究区断距-位移关系 | 第45-46页 |
·小结 | 第46-47页 |
第四章 流体包裹体特征与油气成藏期次 | 第47-60页 |
·储层岩相学特征及成岩演化序列 | 第47-50页 |
·成岩序列划分 | 第47-49页 |
·成岩序列与有机流体充注期次 | 第49-50页 |
·储层流体包裹体分析 | 第50-59页 |
·流体包裹体类型 | 第51-56页 |
·流体包裹体产状与期次 | 第56-57页 |
·流体包裹体均一温度 | 第57-59页 |
·小结 | 第59-60页 |
第五章 油气成藏演化过程 | 第60-77页 |
·主要成藏时间确定 | 第60-62页 |
·成藏时间确定 | 第60页 |
·主要成藏期次确定 | 第60-62页 |
·油气充注及改造过程分析 | 第62-73页 |
·定量颗粒荧光分析技术原理 | 第62-66页 |
·马北 1 号构造油气充注及调整过程分析 | 第66页 |
·马北 8 号构造油气充注及调整过程分析 | 第66-72页 |
·马北隆起带油气充注与调整过程总结 | 第72-73页 |
·断裂对油气成藏过程的作用 | 第73-74页 |
·断裂对圈闭的控制作用 | 第73-74页 |
·断裂对油气运移的控制作用 | 第74页 |
·油气聚集成藏的过程分析 | 第74-77页 |
结论 | 第77-78页 |
参考文献 | 第78-85页 |
发表文章目录 | 第85-86页 |
致谢 | 第86-87页 |
详细摘要 | 第87-9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