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146区块剩余油及精细挖潜对策研究
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8页 |
前言 | 第8-10页 |
第一章 区块基本情况 | 第10-12页 |
·地质概况 | 第10页 |
·开发历程 | 第10-11页 |
·开采现状 | 第11-12页 |
第二章 储层精细描述研究 | 第12-27页 |
·精细地层对比 | 第12-17页 |
·隔夹层识别 | 第17-27页 |
·隔夹层识别标准 | 第18-20页 |
·单井隔夹层识别 | 第20页 |
·隔夹层连井对比 | 第20页 |
·隔夹层平面展布特征 | 第20-27页 |
第三章 沉积微相划分 | 第27-37页 |
·沉积微相类型及特征 | 第27-29页 |
·单井沉积微相划分 | 第29页 |
·沉积微相剖面展布特征 | 第29-31页 |
·沉积微相及砂体平面展布 | 第31-35页 |
·单砂体识别标志 | 第35-37页 |
第四章 储层非均质性研究 | 第37-54页 |
·储层物性测井解释图版 | 第37-40页 |
·测井资料标准化 | 第37-38页 |
·测井解释模型 | 第38-40页 |
·储层基本特征 | 第40-41页 |
·储层非均质性特征 | 第41-51页 |
·非均质评价参数及评价标准 | 第41-42页 |
·储层层内非均质特征 | 第42-46页 |
·储层层间非均质性 | 第46-47页 |
·储层平面非均质性 | 第47-51页 |
·储层渗流特征 | 第51-54页 |
第五章 地质储量 | 第54-64页 |
·地质储量计算方法 | 第54-58页 |
·地质储量计算参数 | 第58-59页 |
·地质储量计算结果 | 第59-64页 |
第六章 剩余油潜力研究 | 第64-78页 |
·可采储量研究 | 第64-68页 |
·经验公式法(采油率期望值) | 第64-65页 |
·水驱特征曲线法(目前井网技术条件下的采收率值) | 第65-67页 |
·产量递减曲线 | 第67页 |
·童宪章图版法 | 第67-68页 |
·小层剩余油定量评价 | 第68-75页 |
·小层剩余油定量评价方法 | 第68-71页 |
·剩余油分布特征研究 | 第71-73页 |
·剩余油成因类型分析 | 第73-74页 |
·加密调整可调厚度分析 | 第74-75页 |
·动静态资料统计分析 | 第75-78页 |
·吸水剖面 | 第75-76页 |
·加密井效果研究 | 第76-78页 |
第七章 精细挖潜对策研究 | 第78-88页 |
·精细注采系统调整 | 第78-82页 |
·钻补充井 | 第78-80页 |
·采油井转注 | 第80-82页 |
·补孔 | 第82页 |
·精细注采结构调整 | 第82-88页 |
·精细注水 | 第83-85页 |
·堵水、压裂潜力分析 | 第85-86页 |
·提液 | 第86-88页 |
结论 | 第88-89页 |
参考文献 | 第89-92页 |
致谢 | 第92-93页 |
详细摘要 | 第93-10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