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7页 |
Abstract | 第7-13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3-23页 |
·研究背景 | 第13-15页 |
·我国铁路客站的建设发展及现状 | 第13页 |
·当代中国铁路客站文化表现现状 | 第13-14页 |
·建成环境主观评价 | 第14-15页 |
·论文背景 | 第15页 |
·中国铁路客站文化表现研究现状 | 第15-16页 |
·建成环境主观评价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6-17页 |
·研究的动机、目标、意义、研究对象及其内容 | 第17-19页 |
·研究动机 | 第17-18页 |
·研究的目标 | 第18页 |
·研究意义以及创新性 | 第18-19页 |
·研究范围界定与概念解析 | 第19-20页 |
·研究框架、技术路线、论文框架 | 第20-23页 |
·研究框架 | 第20-21页 |
·技术路线 | 第21页 |
·论文框架 | 第21-23页 |
第二章 基于建成环境主观评价的大型铁路客站文化表现对象研究与方法理论研究 | 第23-33页 |
·当代中国大型铁路客站文化表现相关概念解析 | 第23-27页 |
·当代中国大型铁路客站 | 第23页 |
·文化的相关概念研究 | 第23-24页 |
·建筑文化性表现及其表现力 | 第24-27页 |
·国内外铁路客站文化表现研究 | 第27-31页 |
·国外铁路客站发展与文化表现 | 第27-28页 |
·中国铁路客站发展与文化表现 | 第28-30页 |
·当代中国大型铁路客站文化表现研究 | 第30-31页 |
·建成环境主观评价研究 | 第31-33页 |
·建成环境主观评价方法的发展 | 第31-32页 |
·建成环境主观评价方法概述 | 第32-33页 |
第三章 当代中国大型铁路客站文化表现的建成环境主观评价研究 | 第33-64页 |
·建成环境主观评价的工作概述 | 第33-37页 |
·研究方法、技术手段概述 | 第33-34页 |
·文献、资料研究 | 第34页 |
·模拟调研、网络调研 | 第34-35页 |
·实地观察调研法 | 第35页 |
·问卷法 | 第35页 |
·数据分析 | 第35页 |
·专家访谈与小组讨论座谈 | 第35-37页 |
·评价前期理论信息准备 | 第37-38页 |
·前期信息准备概述 | 第37页 |
·评价主体范围划定 | 第37-38页 |
·基于建成环境主观评价方法研究 | 第38-42页 |
·评价研究模式设计 | 第38-39页 |
·评价控制方式 | 第39页 |
·评价时长与方法 | 第39-40页 |
·数据采集与分析 | 第40-42页 |
·先导性研究 | 第42-52页 |
·先导性研究工作概述 | 第42-44页 |
·先导性文献资料研究 | 第44-46页 |
·先导性问卷调研 | 第46-49页 |
·先导性走访调查 | 第49-51页 |
·先导性研究总结 | 第51-52页 |
·建立评价指标体系 | 第52-56页 |
·评价因子、评价因子集以及评价指标体系概述 | 第52-53页 |
·评价指标体系构建原则 | 第53页 |
·中国大型铁路客站文化表现评价指标体系建立 | 第53-56页 |
·评价指标体系权重分配 | 第56-59页 |
·权重的概念 | 第56页 |
·权重分配演示 | 第56-59页 |
·模糊综合分析 | 第59-61页 |
·模糊综合分析概述 | 第59-60页 |
·模糊综合分析计算演示 | 第60-61页 |
·当代中国大型铁路客站文化表现研究辅助实验 | 第61-62页 |
·辅助实验方法 | 第61-62页 |
·参与性观察法 | 第62页 |
·自由访谈和小组讨论法 | 第62页 |
·图像分析法 | 第62-64页 |
·图像分析研究的必要性 | 第62-63页 |
·图像分析研究概述 | 第63页 |
·当代中国大型铁路客站文化表现图像评价研究设计 | 第63-64页 |
第四章 建成环境主观评价对北京南站文化表现研究 | 第64-113页 |
·北京南站文化表现研究概述 | 第64-67页 |
·北京南站及其特色概述 | 第64-65页 |
·基于建成环境主观评价的北京南站文化表现研究思路概述 | 第65页 |
·以北京南站为研究对象原因分析 | 第65-67页 |
·北京南站文化表现研究先导性研究 | 第67-77页 |
·北京南站文化表现先导性研究之文献资料研究 | 第67-70页 |
·网络调查研究 | 第70-73页 |
·模拟走访调研 | 第73-75页 |
·北京南站文化表现先导性研究汇总 | 第75-76页 |
·北京南站文化表现研究评价因子集 | 第76-77页 |
·北京南站文化表现研究评价指标体系 | 第77-78页 |
·北京南站文化表现研究评价因子集因子筛选 | 第77页 |
·北京南站文化表现研究评价指标体系建立 | 第77-78页 |
·北京南站文化表现研究评价指标体系权重分配 | 第78-84页 |
·北京南站文化表现研究评价指标体系权重分配 | 第78-79页 |
·一级指标权重分配与计算 | 第79页 |
·二级A指标体系权重分配与计算 | 第79-80页 |
·二级B指标体系权重分配与计算 | 第80页 |
·二级C指标体系权重分配与计算 | 第80-82页 |
·二级D指标体系权重分配与计算 | 第82-83页 |
·北京南站文化表现研究权重汇总表 | 第83-84页 |
·北京南站文化表现研究调研准备及实施 | 第84-86页 |
·问卷数据收集概述 | 第84页 |
·量表方式的数据收集 | 第84页 |
·基于数据信度的里克特量表研究 | 第84-85页 |
·问卷设置与问卷解释 | 第85页 |
·数据收集实施概述 | 第85-86页 |
·北京南站文化表现研究问卷数据汇总与分析 | 第86-103页 |
·评价主体信息 | 第86-88页 |
·(半)结构问卷数据汇总与分析 | 第88-94页 |
·里克特量表单项文化性表现分析 | 第94-96页 |
·北京南站文化表现模糊综合分析 | 第96-102页 |
·北京南站问卷调研结论汇总 | 第102-103页 |
·参与性观察、自由报告与小组讨论辅助研究北京南站文化表现 | 第103-106页 |
·基于图像的北京南站文化表现研究 | 第106-111页 |
·图像数据收集与整理 | 第106-107页 |
·图像评价设计研究 | 第107-108页 |
·图像评价数据信度分析 | 第108-109页 |
·北京南站文化性表现力图像评价数据统计与分析 | 第109-111页 |
·图像分析评价结论 | 第111页 |
·北京南站文化表现结论综述 | 第111-113页 |
第五章 基于建成环境主观评价的铁路客站文化表现研究总结、思考与延展 | 第113-117页 |
·基于建成环境主观评价方法的铁路客站文化性表现研究总结 | 第113-115页 |
·中国当代大型铁路客站铁路客站文化表现概述 | 第113-114页 |
·中国大型铁路客站文化表现研究思考 | 第114-115页 |
·当代中国大型铁路客站文化表现评价研究总结 | 第115-116页 |
·结语 | 第116-117页 |
致谢 | 第117-119页 |
参考文献 | 第119-120页 |
著作文献 | 第119-120页 |
学术论文 | 第120页 |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及科研成果 | 第120-121页 |
附录 | 第121-150页 |
附录1 先导性研究结构调研问卷 | 第121-123页 |
附录2 先导性研究半结构调研问卷 | 第123-125页 |
附录3 北京南站文化性表现力研究先导性研究问卷 | 第125-131页 |
附录4 北京南站文化性表现力研究先导性研究问卷 | 第131-134页 |
附录5 北京南站文化表现研究结构问卷 | 第134-135页 |
附录6 北京南站文化性表现力研究里克特量表 | 第135-136页 |
附录7 北京南站文化性表现力研究里克特量表二级指标评价级频次统计 | 第136-144页 |
附录8 北京南站文化性表现力模糊综合运算计算演示 | 第144-147页 |
附录9 北京南站文化性表现力研究图像评价问卷 | 第147-15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