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哲学、宗教论文--哲学理论论文--历史唯物主义(唯物史观)论文

论审美政治--马克思解放思想在现代性条件下的新形态

摘要第1-7页
ABSTRACT第7-13页
第1章 序言:现代性条件下作为马克思解放思想续写的审美政治第13-23页
   ·审美政治的提出第13-18页
     ·现代性后果与新的解放政治的提出第14-15页
     ·作为新的解放政治的审美政治与人的解放的内在关联第15-16页
     ·审美政治的立论基础是感性活动第16-18页
   ·审美政治的理论依据第18-22页
     ·人是一种感性存在物第18-19页
     ·作为感性存在物的人追求“是其所是”以排除外在限制第19-20页
     ·审美与真理、自由之间的内在同一性第20-22页
   ·研究的思路与主旨第22-23页
第2章 马克思感性思想与人的解放的审美意蕴第23-41页
   ·马克思把感性当作感性活动来理解的变革意义第23-28页
     ·在批判继承黑格尔和费尔巴哈的基础上确立感性活动的基础地位第23-25页
     ·只有把感性当作感性活动来理解才能实现人的自我发展第25-27页
     ·感性活动的基底样式是物质生产活动第27-28页
   ·人的解放的核心问题是劳动解放第28-36页
     ·人是自己劳动的产物第28-30页
     ·劳动的异化是人异化的根本原因第30-35页
     ·只有扬弃异化劳动才能获得人的解放第35-36页
   ·自由自觉的劳动是一种具有审美意蕴的活动第36-41页
     ·自由自觉的劳动是按照美的规律进行构造第36-39页
     ·美的规律是自由全面发展的人的感性表现第39-40页
     ·审美活动的目的在于追求个性自由第40-41页
第3章 马尔库塞的审美政治对马克思解放思想的继承与发展第41-77页
   ·现代性条件下人的存在方式的新变化第43-59页
     ·在普遍追求物质利益的前提下人被全面物化的趋势第43-50页
     ·人的生产生活的全面技术化第50-57页
     ·政治生活逐步趋于抽象化第57-59页
   ·现代生活的新变化使个性自由逐渐消失第59-70页
     ·表达个性自由存在的空间逐渐消失第59-61页
     ·生活中的差异性观念逐渐被敉平第61-65页
     ·现代劳动因虚假需要和炫耀性消费而不自由第65-70页
   ·审美政治及其单面人的解放道路第70-77页
     ·审美政治的解放主体是新感性个体第71-73页
     ·新感性通过艺术化的自我重塑来解放平面人第73-74页
     ·新感性与马克思感性思想的内在联系第74-77页
第4章 当代西方审美政治的哲学追求及其局限性第77-105页
   ·西方传统人学观念与审美政治的内在联系第77-81页
   ·克尔凯廓尔:人是非此即彼的选择性实存第81-90页
     ·人的自由是自己选择的结果第81-83页
     ·人的自由是反理性的主观性实存第83-89页
     ·自由选择的个体单向性局限第89-90页
   ·尼采:走向超人与人的解放方式第90-95页
     ·尼采对人的两面性反思第91-93页
     ·超人的解放形象的实质及其局限第93-95页
   ·海德格尔:此在的解放意义第95-105页
     ·此在作为向…存在的自由第95-99页
     ·是其所是作为此在的自由力量第99-104页
     ·在自由的沉思中实现去蔽与澄明第104-105页
第5章 审美政治实现人的解放的美学追求第105-124页
   ·以诗意之思来改造现代性的思维方式第105-112页
   ·美是自由的现实表现第112-116页
   ·崇高范畴对自由领域的拓展第116-124页
     ·崇高的类型及实质第116-118页
     ·崇高开启的自由领域第118-124页
第6章 关于审美政治的几点结论第124-144页
   ·作为现代化片面扩张的一种制衡力量的审美政治第124-138页
     ·审美政治的界定与内涵第125-131页
     ·审美政治的基本特征第131-134页
     ·审美政治体系中各种构成因素的设想第134-138页
   ·现时代审美成为政治的现实性第138-142页
   ·马克思解放思想的审美意蕴在当代的生命力第142-144页
参考文献第144-148页
致谢第148-151页

论文共15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汉娜·阿伦特的公共领域理论研究
下一篇:中国农民工就业歧视问题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