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医药、卫生论文--中国医学论文--中医临床学论文--医案、医话(临床经验)论文

欧阳恒学术经验总结及治疗慢性荨麻疹的临床研究

目录第1-7页
摘要第7-9页
ABSTRACT第9-12页
引言第12-13页
第一部分:欧阳恒教授医事传略及学术思想渊源第13-21页
 1. 欧阳恒教授医事传略第13-15页
   ·岁月艰辛、立志从医第13页
   ·博学经典、精勤不倦第13页
   ·医术精湛、医德高尚第13-14页
   ·治学严谨、桃李盈门第14-15页
 2. 欧阳恒教授学术思想渊源第15-21页
   ·学术理论渊源第15-18页
   ·皮病论治渊源第18-19页
   ·选方用药渊源第19-21页
第二部分:欧阳恒教授学术思想第21-43页
 1. 临证思辨特色第21-24页
   ·审察内外,整体察病第21页
   ·四诊合参,病证结合第21-22页
   ·辨证求因,审因论治第22页
   ·扶正祛邪,中西互参第22-23页
   ·治病求本,未病先防第23-24页
 2. 直观论治特色第24-25页
   ·以色治色法第24页
   ·以形治形法第24-25页
   ·以皮治皮法第25页
   ·寓搔意治瘙痒法第25页
   ·以毒攻毒法第25页
 3. 弘扬中医特色第25-26页
   ·发挥中医简验便廉的特色第26页
   ·运用复方制裁随心特色第26页
   ·师带徒之传承特色第26页
 4. 诊疗规范创新第26-29页
   ·湿疮诊疗规范创新第27-28页
   ·白疙诊疗规范创新第28页
   ·荨麻疹诊疗规范创新第28-29页
   ·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诊疗规范创新第29页
 5. 选方用药特色第29-39页
   ·自创方药第29-32页
   ·专病专方应用举偶第32-35页
   ·常用中草药解析第35-36页
   ·善用“参”药第36-38页
   ·习惯使用的对药及引经药第38页
   ·根据皮损辨证用药第38-39页
 6. 瘙痒的辨治特色第39-40页
   ·除湿止痒第39页
   ·祛风止痒第39-40页
   ·杀虫止痒第40页
   ·安神潜阳止痒第40页
   ·外治止瘙痒第40页
   ·中西结合治瘙痒第40页
 7. 外治法特色第40-42页
 8. 总结第42-43页
第三部分:当代名老中医辨治慢性荨麻疹的经验第43-50页
 1. 赵炳南辨治经验第43页
 2. 朱仁康辨治经验第43-44页
 3. 张志礼辨治经验第44-45页
 4. 榻国维辨治经验第45-46页
 5. 徐宜厚辨治经验第46-47页
 6. 王玉玺辨治经验第47-48页
 7. 张毅辨治经验第48-49页
 8. 小结第49-50页
第四部分:欧阳恒教授论治荨麻疹第50-58页
 1. 理论根源第50-51页
 2. 辨证施治第51-52页
 3. 临证化裁第52页
 4. 防治对策第52-53页
 5. 病案举例第53-58页
第五部分:当归玉真片治疗慢性荨麻疹的临床观察第58-71页
 1. 研究对象第58-59页
   ·病例来源第58页
   ·病例标准第58页
   ·材料与方法第58-59页
 2. 研究方法第59-62页
   ·随机分组第59页
   ·治疗方法第59页
   ·观测指标第59-61页
   ·疗效评价第61页
   ·统计分析第61-62页
 3. 研究结果第62-66页
   ·临床资料第62页
   ·临床观察结果第62-63页
   ·实验研究结果第63-66页
 4. 讨论第66-71页
   ·西医对荨麻疹的认识第66-67页
   ·中医对荨麻疹的认识第67-68页
   ·当归玉真片组方分析第68页
   ·当归玉真散延伸第68-69页
   ·疗效分析第69页
   ·本研究的创新点第69-70页
   ·问题与展望第70-71页
结语第71-73页
参考文献第73-75页
附录 中医治疗慢性荨麻疫的进展第75-91页
 参考文献第88-91页
致谢第91-92页
个人简历第92-93页

论文共9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司徒仪教授学术思想整理及针药结合治疗内异症痛经临床观察
下一篇:周德丽教授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学术经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