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数理科学和化学论文--化学论文--有机化学论文

羟基和羧基修饰的芳香磺酸配合物的合成、结构与性质研究

中文摘要第1-5页
Abstract第5-9页
第1章 文献综述第9-23页
   ·磺酸配位聚合物的研究现状第9-11页
   ·芳香磺酸锂配合物的研究概况第11-15页
     ·芳香磺酸配体种类及其磺酸基的键合模式第11-12页
     ·芳香磺酸锂配合物的结构特征第12-15页
   ·芳香磺酸铯配位聚合物的研究概况第15-18页
     ·芳香磺酸配体种类及其磺酸基的键合模式第15-16页
     ·芳香磺酸铯配合物的结构特征第16-18页
   ·芳香磺酸配合物的性能研究第18-21页
     ·荧光性能第19页
     ·催化性能第19-20页
     ·气体吸附第20页
     ·导电性第20-21页
   ·选题依据与研究内容第21-23页
第2章 实验部分第23-36页
   ·主要试剂及其金属配合物的合成第23-28页
     ·主要试剂第23页
     ·磺酸配体的合成第23-24页
     ·芳香磺酸锂配合物的合成第24-25页
     ·芳香磺酸铯配合物的合成第25-27页
     ·芳香磺酸银配合物的合成第27-28页
   ·元素分析与谱学表征第28页
     ·元素分析第28页
     ·红外光谱(IR)第28页
     ·热稳定性分析(TGA)第28页
     ·荧光光谱(PL)第28页
   ·X 射线衍射实验和单晶结构分析第28-36页
     ·X 射线衍射实验第28-29页
     ·单晶结构分析第29-36页
第3章 羟基和羧基取代的苯磺酸锂配合物的结构与性质研究第36-49页
   ·磺酸锂配合物的晶体结构描述第36-44页
     ·配合物[Li(H_3L1)(H_2O)_2] (1)第36页
     ·配合物[Li_2(H_2L1)( H_2O)_(4.5)]_n·1.5 nH_2O (2)第36-38页
     ·配合物[Li(H_3L_2)(H_2O)]_n· nH_2O(3)第38-39页
     ·配合物[Li_2(H_2L_2)(H_2O)_(2.5)]_n·3nH_2O (4)第39-40页
     ·配合物[Li_2(H_2L_2)(H_2O)_4]_n·3nH_2O (5)第40-41页
     ·配合物[Li_3(HL_2)(H_2O)5]_n·nH_2O (6)第41-42页
     ·配合物[Li_3(H_3L_3)(H_2L_3)(H_2O)_2]_n· nH_2O (7)第42-43页
     ·配合物[Li_2(H_2L_3)(H_2O)_3]_n· nH_2O (8)第43-44页
   ·磺酸配体键合模式的影响第44-45页
   ·磺酸锂配合物的热稳定性第45-46页
   ·磺酸锂配合物的荧光性质第46-47页
   ·本章小结第47-49页
第4章 羟基和羧基取代的苯磺酸铯配合物的结构与性质研究第49-59页
   ·磺酸铯配合物的晶体结构描述第49-55页
     ·配合物[Cs(H_3L1)]_n·nH_2O (9)第49-50页
     ·配合物[Cs_2(H_2L1)(H_2O)]_n(10)第50-51页
     ·配合物[Cs(H_3L_2)(H_2O)]_n·nH_2O (11)第51-52页
     ·配合物[Cs_2(H_2L_2)_2(H_2O)_4]_n(12)第52-53页
     ·配合物[Cs(H_3L_3)_2(H_2O)]_n(13)第53-54页
     ·配合物[Cs_2(H_2L_3)(H_2O)]_n(14)第54-55页
   ·磺酸配体键合模式的影响第55-56页
   ·磺酸铯配合物的热稳定性分析第56-57页
   ·磺酸铯配合物的荧光性质第57-58页
   ·本章小结第58-59页
第5章 羟基和羧基取代的苯磺酸银配合物的结构与性质研究第59-67页
   ·芳香磺酸银配合物的晶体结构描述第59-63页
     ·配合物[Ag(H_3L_2)]_n(15)第59-60页
     ·配合物[Ag_2(H_2L_2)(CH_3CN)]_n·nH_2O (16)第60页
     ·配合物(NH_4)_2.5n·[(Ag1.5(H_2L_2)_2]_n·3nH_2O (17)第60-61页
     ·配合物[Ag_2(H_3L_3)_2(CH_3CN)_3]_n(18)第61-62页
     ·配合物[Ag_2(H_2L_3)(H_2O)]_n(19)第62-63页
   ·磺酸配体键合模式的影响第63-64页
   ·磺酸银配合物的热稳定性第64-65页
   ·磺酸银配合物的荧光性质第65页
   ·本章小结第65-67页
结论第67-68页
参考文献第68-75页
附表 主要键长与键角第75-87页
致谢第87-88页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第88页

论文共8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拟南芥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G6PD5)基因的克隆及功能研究
下一篇:氧化锌基光催化材料的设计合成及性能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