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1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1-17页 |
·课题的背景及意义 | 第11-12页 |
·微机保护的发展现状与趋势 | 第12-14页 |
·微机保护的发展现状 | 第12-13页 |
·微机保护的发展趋势 | 第13-14页 |
·馈线自动化 | 第14-15页 |
·就地控制方式 | 第14页 |
·远方集中控制方式 | 第14-15页 |
·综合智能控制方式 | 第15页 |
·本装置采用方案 | 第15页 |
·论文主要内容 | 第15-17页 |
第二章 微机保护装置馈线线路保护功能配置与原理分析 | 第17-27页 |
·10 kV 配电线路保护配置 | 第17-18页 |
·智能保护方法与保护策略 | 第18-20页 |
·失压分闸保护 | 第18页 |
·一侧来压重合闸保护 | 第18-19页 |
·闭锁分闸保护 | 第19页 |
·重合闸后检测故障电流保护 | 第19页 |
·瞬压闭锁保护 | 第19页 |
·两侧有压闭锁合闸保护 | 第19页 |
·合环投入投退保护 | 第19-20页 |
·一侧失压合闸保护 | 第20页 |
·三段电流保护 | 第20-22页 |
·无时限电流速断保护 | 第20-21页 |
·带时限电流速断保护 | 第21页 |
·定时限过电流保护 | 第21-22页 |
·自适应三段电流保护 | 第22-24页 |
·自适应电流速断保护 | 第22-23页 |
·自适应带时限电流速断保护 | 第23-24页 |
·自适应过电流保护 | 第24页 |
·零序电流保护、零序电压保护 | 第24-25页 |
·重合闸及后加速跳保护原理 | 第25-26页 |
·低频减载 | 第26-27页 |
第三章 微机保护硬件平台的设计 | 第27-38页 |
·硬件整体结构 | 第28页 |
·CPU 模块 | 第28-31页 |
·DSP 模块 | 第28-29页 |
·MCU 模块 | 第29-30页 |
·双 CPU 系统的数据交换模块 | 第30-31页 |
·信号采集模块的设计 | 第31-34页 |
·交流信号采集 | 第31-33页 |
·直流信号采集 | 第33-34页 |
·开关量输入输出模块的设计 | 第34-35页 |
·开关量输入电路 | 第34页 |
·开关量输出电路 | 第34-35页 |
·人机交互模块的设计 | 第35-36页 |
·通讯模块设计 | 第36-38页 |
·RS- 232 通讯接口电路 | 第36-37页 |
·RS- 485 通讯接口电路 | 第37-38页 |
第四章 系统软件设计 | 第38-56页 |
·主程序流程图 | 第39-40页 |
·数据采集任务 | 第40-42页 |
·采集流程 | 第40-41页 |
·采样计算 | 第41页 |
·频率测量的软件实现 | 第41-42页 |
·自适应三段电流保护任务 | 第42-44页 |
·自适应速断保护 | 第42-43页 |
·自适应带时限速断保护 | 第43-44页 |
·自适应过电流保护 | 第44页 |
·故障处理程序 | 第44-48页 |
·三段电流保护程序 | 第44-45页 |
·三相一次重合闸、后加速 | 第45-46页 |
·零序过流保护、零序过压保护 | 第46-47页 |
·低频减载 | 第47-48页 |
·人机接口程序 | 第48页 |
·MVB 通讯规约的设计与实现 | 第48-56页 |
·MVB 通讯规约的优势 | 第48-49页 |
·规约适用范围 | 第49页 |
·MVB 通讯规约简介 | 第49-54页 |
·规约在保护装置中的实现 | 第54-56页 |
第五章 馈线微机保护装置功能测试实验 | 第56-63页 |
·采集精度功能测试 | 第56-58页 |
·实验目的 | 第56页 |
·实验内容及结论 | 第56-58页 |
·保护功能测试实验 | 第58-59页 |
·实验目的 | 第58页 |
·实验内容及结论 | 第58-59页 |
·辐射型网络实验 | 第59-63页 |
·实验目的 | 第59页 |
·实验内容 | 第59-61页 |
·实验记录 | 第61-62页 |
·辐射型网络实验结论 | 第62-63页 |
第六章 结论 | 第63-64页 |
参考文献 | 第64-66页 |
在学研究成果 | 第66-67页 |
致谢 | 第6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