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7页 |
目录 | 第7-9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9-22页 |
·研究背景 | 第9-10页 |
·都市轨道交通发展趋势 | 第9页 |
·郊区城市化公共绿地缺失 | 第9-10页 |
·研究对象 | 第10-14页 |
·SRTS的基本特征 | 第11页 |
·SRTS的工程构成 | 第11页 |
·SRTS的功能分区 | 第11-12页 |
·SRTS区域空间边界界定 | 第12-14页 |
·研究目的与意义 | 第14页 |
·国内外研究综述 | 第14-19页 |
·国外研究进展 | 第14-16页 |
·国内研究进展 | 第16-19页 |
·研究内容 | 第19页 |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 第19-22页 |
·研究方法 | 第19-20页 |
·技术路线 | 第20-22页 |
第二章 上海市SRTS区域空间模式归纳 | 第22-34页 |
·SRTS核心功能区的空间模式 | 第22-25页 |
·建筑出入口分类空间模式 | 第22-23页 |
·非机动车停车区布局模式 | 第23-25页 |
·SRTS交通衔接区空间模式 | 第25-29页 |
·SRTS与周边道路空间模式 | 第25-26页 |
·人行天桥分类空间模式 | 第26-27页 |
·公交车站空间布局模式 | 第27-29页 |
·SRTS区域的开放空间模式 | 第29-33页 |
·开放空间平面布局模式 | 第29-30页 |
·SRTS竖向空间分类模式 | 第30-33页 |
·本章小结 | 第33-34页 |
第三章 SRTS公共绿地供给功能分析 | 第34-46页 |
·SRTS功能多元化 | 第34-38页 |
·SRTS的基本功能——交通功能 | 第34-35页 |
·SRTS功能扩展尝试——商业功能 | 第35-37页 |
·SRTS潜在功能——休憩功能 | 第37-38页 |
·SRTS的公共绿地功能需求未满足 | 第38-41页 |
·SRTS周边公共绿地供给状况不足 | 第38-41页 |
·地区公共绿地供给增加的难度 | 第41页 |
·SRTS的公共绿地功能可行性分析 | 第41-45页 |
·TOD模型的关键节点 | 第41-43页 |
·交通使用的细尾和峰谷特征 | 第43-45页 |
·本章小结 | 第45-46页 |
第四章 SRTS景观化概念框架 | 第46-51页 |
·景观与景观化 | 第46-47页 |
·SRTS景观化的概念 | 第47页 |
·SRTS景观化内容 | 第47-48页 |
·SRTS景观化工作层次 | 第48-50页 |
·SRTS景观规划 | 第48页 |
·SRTS景观设计 | 第48-50页 |
·本章小结 | 第50-51页 |
第五章 基于公共绿地功能供给视角下的SRTS景观优化策略 | 第51-64页 |
·公共绿地规划设计优化 | 第51-56页 |
·灰色用地的利用 | 第51-53页 |
·交通组织优化 | 第53-54页 |
·弹性空间组织 | 第54-55页 |
·适于游憩的绿化空间设置 | 第55-56页 |
·SRTS景观设计优化 | 第56-63页 |
·站场建筑景观优化 | 第56-59页 |
·站场景观环境优化 | 第59-60页 |
·站场设施环境优化 | 第60-61页 |
·植物配置优化 | 第61-63页 |
·本章小结 | 第63-64页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第64-66页 |
·结论 | 第64-65页 |
·展望 | 第65-66页 |
参考文献 | 第66-69页 |
附录 上海市轨道交通站场统计表(至 2012 年 9 月) | 第69-71页 |
致谢 | 第71-72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72-7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