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白血病并发静脉血栓33例临床分析
| 前言 | 第1-5页 |
| 中文摘要 | 第5-7页 |
| Abstract | 第7-12页 |
| 第1章 绪论 | 第12-13页 |
| 第2章 综述 | 第13-25页 |
| ·发病率 | 第13-14页 |
| ·临床表现 | 第14-15页 |
| ·发病机制 | 第15-19页 |
| ·白细胞瘀滞 | 第15-16页 |
| ·血管完整性破坏 | 第16-17页 |
| ·血液组成成分变化 | 第17-18页 |
| ·遗传性及获得性血栓 | 第18-19页 |
| ·药物性因素 | 第19-21页 |
| ·左旋门冬酰胺酶 | 第19页 |
| ·促红细胞生成素(EPO) | 第19-20页 |
| ·其他造血刺激因子 | 第20页 |
| ·糖皮质激素 | 第20页 |
| ·全反式维甲酸 | 第20-21页 |
| ·AL 患者发生 VTE 的高危因素 | 第21-22页 |
| ·白血病相关因素 | 第21页 |
| ·白血病治疗相关因素 | 第21页 |
| ·个体因素 | 第21-22页 |
| ·VTE 的预防 | 第22页 |
| ·AL 相关 VTE 的治疗 | 第22-24页 |
| ·VTE 对 AL 预后的影响 | 第24-25页 |
| 第3章 资料与方法 | 第25-28页 |
| ·研究对象 | 第25页 |
| ·研究内容 | 第25页 |
| ·急性白血病相关 VTE 的诊断方法 | 第25-26页 |
| ·急性白血病的治疗及疗效评价 | 第26页 |
| ·AL 的治疗方案 | 第26页 |
| ·AL 化疗疗效评价 | 第26页 |
| ·VTE 的治疗及疗效判定 | 第26-27页 |
| ·VTE 治疗方案 | 第26-27页 |
| ·抗血栓疗效及安全性评价 | 第27页 |
| ·病例随访 | 第27页 |
| ·统计学方法 | 第27-28页 |
| 第4章 结果 | 第28-38页 |
| ·流行病学特点 | 第28-30页 |
| ·两组患者基本资料 | 第28页 |
| ·VTE 发生率 | 第28-29页 |
| ·发病年龄 | 第29-30页 |
| ·性别因素 | 第30页 |
| ·AL 相关 VTE 临床特点 | 第30-34页 |
| ·VTE 临床表现 | 第30-31页 |
| ·AL 并发 VTE 危险因素分析 | 第31-34页 |
| ·抗血栓治疗疗效及安全性评价 | 第34-35页 |
| ·置管相关 VTE | 第34-35页 |
| ·置管无关 VTE | 第35页 |
| ·VTE 对 AL 预后的影响 | 第35-38页 |
| 第5章 讨论 | 第38-41页 |
| 第6章 结论 | 第41-42页 |
| 参考文献 | 第42-48页 |
| 作者简介及科研成果 | 第48-49页 |
| 致谢 | 第4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