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农村资金互助社发展的影响因素分析
摘要 | 第1-10页 |
Abstract | 第10-11页 |
1 引言 | 第11-16页 |
·研究背景 | 第11页 |
·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11-13页 |
·研究目的 | 第11-12页 |
·研究意义 | 第12-13页 |
·国内外研究文献综述 | 第13-15页 |
·国外文献综述 | 第13-14页 |
·国内文献综述 | 第14-15页 |
·研究内容与方法 | 第15-16页 |
·研究内容 | 第15页 |
·研究方法 | 第15-16页 |
2 农村资金互助社的理论基础 | 第16-20页 |
·农村资金互助社的内涵 | 第16-17页 |
·农村资金互助社的概念 | 第16页 |
·农村资金互助社的特点 | 第16页 |
·农村资金互助社的模式 | 第16-17页 |
·相关理论基础 | 第17-18页 |
·农村金融理论 | 第17-18页 |
·合作金融理论 | 第18页 |
·小结 | 第18-20页 |
3 黑龙江省农村资金互助社的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 第20-23页 |
·黑龙江省农村资金互助社的现状分析 | 第20页 |
·黑龙江省农村资金互助社发展的作用 | 第20-21页 |
·黑龙江省农村资金互助社发展存在的问题 | 第21-22页 |
·小结 | 第22-23页 |
4 黑龙江省农村资金互助社发展的影响因素分析 | 第23-32页 |
·影响农村资金互助社发展因素的构建 | 第23-24页 |
·农户因素 | 第23页 |
·内部因素 | 第23-24页 |
·关系因素 | 第24页 |
·影响农村资金互助社发展的单因素分析 | 第24-30页 |
·数据来源 | 第24-25页 |
·农户因素分析 | 第25-27页 |
·内部因素分析 | 第27-29页 |
·关系因素分析 | 第29-30页 |
·小结 | 第30-32页 |
5 影响农村资金互助社发展因素的实证分析 | 第32-38页 |
·层次分析法 | 第32-34页 |
·层次分析法的基本方法和步骤 | 第32页 |
·递阶层次结构的建立 | 第32页 |
·构造两两比较判断矩阵 | 第32-33页 |
·计算最大特征根及相应的特征向量 | 第33页 |
·一致性检验 | 第33-34页 |
·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 | 第34-37页 |
·构建评价指标体系 | 第34页 |
·层次分析模型的建立 | 第34-35页 |
·判断矩阵的建立 | 第35页 |
·层次排序及一致性检验 | 第35-36页 |
·影响因素指标权重大小比较 | 第36页 |
·对实证结果的进一步讨论 | 第36-37页 |
·小结 | 第37-38页 |
6 国外农村合作金融组织的发展及其经验借鉴 | 第38-42页 |
·国外农村合作金融组织的实践 | 第38-40页 |
·德国单一金字塔式的合作金融体系 | 第38页 |
·美国复合式的合作金融体系 | 第38-39页 |
·印度合作金融体系 | 第39-40页 |
·国外农村合作金融的经验借鉴 | 第40-41页 |
·政府的扶持引导 | 第40页 |
·坚持合作金融的基本原则 | 第40页 |
·实行市场化原则 | 第40页 |
·健全的合作金融组织体系和管理体系 | 第40-41页 |
·完善法律体系 | 第41页 |
·小结 | 第41-42页 |
7 黑龙江省农村资金互助社的发展对策 | 第42-45页 |
·加大政府扶持力度 | 第42页 |
·多渠道融资解决资金短缺 | 第42页 |
·重视合作社人才培养 | 第42-43页 |
·继续加大宣传力度 | 第43页 |
·完善监管体系 | 第43-44页 |
·小结 | 第44-45页 |
8 结论 | 第45-46页 |
致谢 | 第46-47页 |
参考文献 | 第47-49页 |
附录 | 第49-51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位论文 | 第5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