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建筑科学论文--建筑结构论文--特种结构论文--网架结构论文

基于上部网架和下部支承结构共同工作的网架结构设计方法的研究

摘要第1-5页
ABSTRACT第5-10页
第1章 绪论第10-17页
   ·概述第10-12页
     ·国外的发展应用情况第10-11页
     ·国内的发展情况第11-12页
   ·关于网架结构上下部协同工作的研究第12-14页
     ·整体工作性能的研究第12-13页
     ·网架结构橡胶支座的研究第13-14页
   ·当前我国关于网架结构的设计方法第14-15页
   ·本文的研究目的和意义第15-17页
第2章 工程算例资料及几个关键问题的解决第17-26页
   ·工程算例概况第17-18页
   ·工程设计软件PMSAP的介绍第18-19页
   ·连接支座的处理第19-21页
     ·橡胶支座对结构的整体影响第19-20页
     ·橡胶支座的抗侧刚度计算第20页
     ·在PMSAP软件中的实现第20-21页
     ·钢—砼混合材料结构阻尼比的计算第21-26页
     ·有关阻尼比的计算理论第21-22页
     ·钢—混凝上整体结构阻尼比的计算第22-23页
     ·CCQC方法在PMSAP中的实现原理和形式第23-26页
第3章 对下部支承不同处理时模型的网架受力性能对比第26-55页
   ·概述第26页
   ·网架的基本计算假定及理论第26-28页
     ·网架结构的基本假定第27页
     ·网架的基本计算方法第27-28页
   ·ANSYS基准模型的建立第28-30页
     ·关于有限元程序ANSYS的介绍第28-29页
     ·计算单元的选取及有限元计算模型的建立第29-30页
   ·各种简化计算模型的建立第30-32页
   ·静力荷载下计算结果对比分析第32-34页
     ·上弦杆轴力的提取及对比第32页
     ·下弦杆轴力的提取及对比第32-33页
     ·节点位移的提取及对比第33-34页
   ·整体稳定性分析第34-38页
     ·特征值屈曲分析理论第34-35页
     ·特征值屈曲分析结果对比第35-38页
   ·动力性能分析第38-47页
     ·自振性能分析的理论第38-41页
     ·自振模态的对比分析第41-46页
     ·不同模型的自振频率对比第46-47页
   ·水平地震作用下各模型的反应对比第47-53页
     ·振型分解反应谱法的基本理论第47-48页
     ·振型分解反应谱法的计算结果对比第48-53页
   ·本章小结第53-55页
第4章 网架不同简化时模型的下部支承受力性能对比第55-81页
   ·概述第55-56页
   ·不同简化模型的建立第56-58页
   ·各模型自振特性的对比分析第58-64页
     ·自振模态的对比分析第58-64页
     ·频率的对比分析第64页
   ·在水平地震作用下柱顶位移对比第64-68页
   ·水平地震作用下柱底弯矩和剪力对比第68-74页
   ·不同模型位移比和位移角的对比分析第74-75页
   ·柱顶位移的时程分析第75-79页
     ·时程分析的基本理论第75-76页
     ·地震波的选取和调整第76-77页
     ·柱顶的位移时程分析结果对比第77-79页
   ·本章小结第79-81页
第5章 结论及展望第81-83页
参考文献第83-85页
致谢第85-86页
攻读硕士期间论文发表及科研情况第86页

论文共8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坑开挖对单桩承载力影响性状的数值模拟分析
下一篇:聚苯板保温系统粘结砂浆性能优化试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