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西湖环湖景区的园林植物景观研究
致谢 | 第1-5页 |
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10页 |
1 引言 | 第10-18页 |
·杭州西湖现代园林建设回顾 | 第10-14页 |
·杭州西湖风景名胜区概况 | 第10页 |
·1949年——1999年 | 第10-12页 |
·2000年——2011年 | 第12-14页 |
·杭州西湖园林植物配置相关研究 | 第14-18页 |
·植物配置综合研究 | 第14-15页 |
·植物资源研究 | 第15页 |
·地被植物研究 | 第15-16页 |
·花境植物研究 | 第16页 |
·水生植物研究 | 第16-18页 |
2 植物种类组成分析 | 第18-36页 |
·调查概况 | 第18页 |
·调查结果与分析 | 第18-21页 |
·植物种类分析 | 第18页 |
·生活型分析 | 第18-19页 |
·分布量分析 | 第19-20页 |
·公园种数分析 | 第20页 |
·应用频率分析 | 第20-21页 |
·树种结构分析 | 第21-27页 |
·常绿大乔木 | 第21-22页 |
·落叶大乔木 | 第22-23页 |
·常绿小乔木和大灌木 | 第23-24页 |
·落叶小乔木和大灌木 | 第24-25页 |
·藤本 | 第25-27页 |
·特色植物资源分析 | 第27-33页 |
·季相景观突出 | 第27-28页 |
·秋季观叶植物资源 | 第28-30页 |
·冬季观花植物资源 | 第30-32页 |
·秋冬观果植物资源 | 第32-33页 |
·小结 | 第33-36页 |
·以古树名木为参考 | 第33-34页 |
·以杭州植物园为参考 | 第34-36页 |
3 典型案例分析 | 第36-66页 |
·滨水景观 | 第36-46页 |
·花港观鱼红鱼池滨水景观 | 第36-39页 |
·曲院风荷风荷区滨水景观 | 第39-42页 |
·太子湾琵琶洲滨水景观 | 第42-45页 |
·小结 | 第45-46页 |
·疏林景观 | 第46-61页 |
·柳浪闻莺闻莺馆前草坪 | 第46-48页 |
·花港观鱼藏山阁草坪 | 第48-50页 |
·花港观鱼南入口草坪 | 第50-52页 |
·孤山东麓草坪 | 第52-54页 |
·茅家埠草坪 | 第54-56页 |
·长桥公园草坪 | 第56-58页 |
·太子湾逍遥坡草坪 | 第58-60页 |
·小结 | 第60-61页 |
·密林景观 | 第61-66页 |
·曲院风荷水杉密林 | 第61-62页 |
·花港观鱼丛林区 | 第62-63页 |
·花港观鱼港道区 | 第63-64页 |
·太子湾密林 | 第64-65页 |
·小结 | 第65-66页 |
4 专类植物应用评析 | 第66-92页 |
·地被植物评析 | 第66-75页 |
·地被植物应用现状 | 第66-71页 |
·新途径:组合地被 | 第71-73页 |
·地被植物配置原则 | 第73-75页 |
·花境植物评析 | 第75-82页 |
·花境应用现状 | 第75-80页 |
·花境设计 | 第80-82页 |
·水生植物评析 | 第82-92页 |
·水生植物应用现状 | 第82-88页 |
·水生植物配置模式 | 第88-92页 |
5 结语 | 第92-96页 |
·植物配置特色 | 第92-93页 |
·融合自然山水 | 第92页 |
·植物主题突出 | 第92页 |
·景观类型丰富 | 第92页 |
·配置方式简洁 | 第92-93页 |
·造景形式多样 | 第93页 |
·植物群落合理 | 第93页 |
·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 第93-96页 |
·绿地使用率较低 | 第93页 |
·部分群落不够合理 | 第93-94页 |
·局部空间形式呆板 | 第94页 |
·配置形式欠佳 | 第94页 |
·专类植物配置略差 | 第94-96页 |
参考文献 | 第96-100页 |
附录 | 第100-120页 |
附录1 杭州西湖植物名录 | 第100-116页 |
附录2 推荐植物名录 | 第116-118页 |
附录3 杭州西湖地被植物名录 | 第118-119页 |
附录4 杭州西湖水生植物名录 | 第119-120页 |
作者简历 | 第12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