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4页 |
附图清单 | 第14-15页 |
附表清单 | 第15-16页 |
主要缩略词和符号表 | 第16-17页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17-33页 |
1 植物根际促生细菌的研究背景 | 第17-22页 |
2 报告基因的应用研究 | 第22-24页 |
3 植物凝集素的研究进展 | 第24-27页 |
4 高等植物与细菌的吸附作用 | 第27-28页 |
5 FISH技术及其在微生物生态学中的应用 | 第28-33页 |
第二章 引言 | 第33-35页 |
第三章 小麦根际菌的分离与鉴定 | 第35-50页 |
1 材料和方法 | 第35-40页 |
·材料 | 第35-37页 |
·土样采集 | 第35页 |
·培养基及溶液配方 | 第35-36页 |
·主要试剂 | 第36-37页 |
·主要仪器与设备 | 第37页 |
·方法 | 第37-40页 |
·小麦根际细菌的分离纯化 | 第37-38页 |
·具有麦胚凝集素亲和性细菌的初步筛选 | 第38页 |
·细菌形态特征的研究 | 第38页 |
·细菌部分生理生化特征的研究 | 第38-39页 |
·细菌的 16SrRNA基因序列的分子鉴定 | 第39-40页 |
·构建系统进化树 | 第40页 |
2 结果与分析 | 第40-48页 |
·小麦根际微生物肥料高效菌株的筛选 | 第40-48页 |
·小麦根际高效菌的初步筛选 | 第40-42页 |
·具有麦胚凝集素特异亲和性菌株的筛选 | 第42页 |
·小麦根际菌的生理生化鉴定 | 第42-44页 |
·小麦根际菌 16SrRNA基因鉴定 | 第44-48页 |
3 讨论 | 第48-50页 |
第四章 小麦根际菌促生长特性的鉴定 | 第50-62页 |
1 材料和方法 | 第50-53页 |
·材料 | 第50-52页 |
·菌株 | 第50页 |
·培养基及溶液配方 | 第50-51页 |
·主要试剂 | 第51页 |
·主要仪器与设备 | 第51-52页 |
·方法 | 第52-53页 |
·菌株的培养 | 第52页 |
·紫外分光光度计法测定细菌产吲哚乙酸 | 第52页 |
·铁载体的定性检测平板 | 第52页 |
·紫外分光光度计法测定细菌产铁载体 | 第52-53页 |
·用钼蓝比色法测定处理液中的磷含量 | 第53页 |
·平板法测定细菌抑制霉菌 | 第53页 |
2 结果与分析 | 第53-60页 |
·32 株菌产吲哚乙酸 | 第53-55页 |
·产铁载体的测定 | 第55-56页 |
·测定 32 株菌的溶磷活性 | 第56-57页 |
·检测 32 株菌抑制霉菌的能力 | 第57-60页 |
·筛选获得的 32 株菌促生特性与报道的结果比较 | 第60页 |
3 讨论 | 第60-62页 |
第五章 小麦根际菌促生长研究 | 第62-76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62-64页 |
·材料 | 第62-63页 |
·小麦种子 | 第62页 |
·菌株 | 第62页 |
·培养基及溶液配方 | 第62-63页 |
·主要试剂 | 第63页 |
·主要仪器与设备 | 第63页 |
·方法 | 第63-64页 |
·小麦种子的消毒与催芽 | 第63页 |
·菌株的培养 | 第63页 |
·32 株菌对小麦幼苗的促生长作用 | 第63-64页 |
·统计方法 | 第64页 |
·促生长结果与促生特性的分析 | 第64页 |
2 结果与分析 | 第64-74页 |
·菌液浓度对小麦的促生长作用 | 第64页 |
·菌株对小麦的促生长作用 | 第64-73页 |
·促生长结果与促生特性的分析 | 第73-74页 |
3 讨论 | 第74-76页 |
第六章 菌株WS32 的luxAB电转化标记 | 第76-86页 |
1 材料和方法 | 第77-82页 |
·材料 | 第77-79页 |
·供试菌株 | 第77页 |
·培养基及溶液配方 | 第77-78页 |
·主要试剂 | 第78-79页 |
·主要仪器与设备 | 第79页 |
·方法 | 第79-82页 |
·试验菌株的抗性测定 | 第79页 |
·质粒提取及检测 | 第79-81页 |
·电转化法导入发光酶基因luxAB标记供试菌株 | 第81页 |
·发光酶基因luxAB标记菌株的检测方法 | 第81页 |
·PCR扩增质粒pTR102 部分序列检测质粒的转化 | 第81-82页 |
·luxAB标记菌株的遗传稳定性试验[ | 第82页 |
2 结果与分析 | 第82-85页 |
·各菌株的抗生素抗性 | 第82-83页 |
·发光酶基因luxAB标记菌株的获得及发光性检测 | 第83页 |
·发光酶基因luxAB标记菌株的遗传稳定性试验 | 第83-84页 |
·发光酶基因luxAB标记菌株的质粒检测 | 第84-85页 |
3 讨论 | 第85-86页 |
第七章 小麦根际菌的吸附研究 | 第86-98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87-89页 |
·材料 | 第87-88页 |
·小麦种子 | 第87页 |
·菌株 | 第87页 |
·培养基及溶液配方 | 第87-88页 |
·主要试剂 | 第88页 |
·主要仪器与设备 | 第88页 |
·方法 | 第88-89页 |
·小麦种子的消毒、萌发与幼苗的培养 | 第88页 |
·菌株WS32-L的培养 | 第88页 |
·小麦幼根对WS32-L的吸附 | 第88页 |
·标记的凝集素染色小麦幼根观察凝集素的分布 | 第88-89页 |
·兔血红细胞的醛化 | 第89页 |
·WGA红细胞凝集活性的测定 | 第89页 |
·WGA对吸附量的影响 | 第89页 |
·统计方法 | 第89页 |
2 结果与分析 | 第89-96页 |
·小麦种子的培养 | 第89-90页 |
·WS32-L在小麦幼根上的吸附动态 | 第90-92页 |
·菌液浓度对吸附量的影响 | 第92-93页 |
·标记的WGA染色小麦幼根对吸附量的影响 | 第93-94页 |
·WGA活性的检测 | 第94-95页 |
·WGA预处理小麦幼根对吸附量的影响 | 第95-96页 |
3 讨论 | 第96-98页 |
第八章 多色荧光原位杂交检测小麦根际菌的生物膜 | 第98-107页 |
1 材料和方法 | 第99-102页 |
·材料 | 第99-101页 |
·小麦种子 | 第99页 |
·菌株 | 第99页 |
·寡核苷酸探针 | 第99页 |
·培养基及溶液配方 | 第99-101页 |
·主要试剂 | 第101页 |
·主要仪器与设备 | 第101页 |
·方法 | 第101-102页 |
·小麦种子的消毒、萌发及幼苗的培养 | 第101页 |
·供试菌株的培养 | 第101页 |
·FISH技术检测根际促生菌在小麦根部形成的生物膜[115] | 第101-102页 |
2 结果与分析 | 第102-105页 |
·FISH技术检测根际促生菌在小麦根表的生物膜 | 第102-105页 |
3 讨论 | 第105-107页 |
第九章 总结与讨论 | 第107-109页 |
第十章 创新点 | 第109-110页 |
参考文献 | 第110-121页 |
致谢 | 第121-122页 |
个人简介 | 第122页 |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12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