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0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16页 |
·引言 | 第10-11页 |
·国外研究概况 | 第11-13页 |
·国内研究概况 | 第13页 |
·目前存在的问题 | 第13-14页 |
·本文研究的意义及主要内容 | 第14-16页 |
·研究意义 | 第14-15页 |
·研究主要内容 | 第15-16页 |
第二章 基于能量平衡原理的建筑结构抗震原理 | 第16-21页 |
·能量平衡原理 | 第16-17页 |
·能量平衡方程 | 第17-19页 |
·相对能量方程 | 第17-18页 |
·绝对能量方程 | 第18页 |
·相对能量方程和绝对能量方程区别 | 第18页 |
·影响地震输入能量及其分配规律的因素 | 第18-19页 |
·结构损伤评价 | 第19-20页 |
·小结 | 第20-21页 |
第三章 基于能量平衡原理的建筑结构抗震分析 | 第21-43页 |
·有限元建模 | 第21-36页 |
·非线性地震分析软件 Perform 3D 简介 | 第21-22页 |
·分析模型 | 第22-24页 |
·有限元模型 | 第24-36页 |
·结构恢复力模型 | 第36-38页 |
·地震波选取 | 第38-40页 |
·分析内容及研究方案 | 第40-42页 |
·结构性能对抗震效果的影响 | 第40-41页 |
·主要结构性能的提取 | 第41-42页 |
·分析内容及方案 | 第42页 |
·小结 | 第42-43页 |
第四章 RC 框架结构地震输入能量及其分配规律 | 第43-55页 |
·概述 | 第43页 |
·地震动频谱特性对结构总输入能及其分配规律的影响 | 第43-46页 |
·结构阻尼比对结构总输入能及其分配规律的影响 | 第46-49页 |
·结构延性比对结构总输入能及其分配规律的影响 | 第49-52页 |
·地震滞回耗能的分布规律 | 第52-54页 |
·竖向分布 | 第52页 |
·横向分布 | 第52-53页 |
·竖向刚度分布对滞回耗能分布的影响 | 第53-54页 |
·小结 | 第54-55页 |
第五章 RC 框架-剪力墙结构地震输入能量及其分配规律 | 第55-77页 |
·概述 | 第55-56页 |
·地震动频谱特性对结构总输入能及其分配规律的影响 | 第56-59页 |
·结构阻尼比对结构总输入能及其分配规律的影响 | 第59-62页 |
·结构延性比对结构总输入能及其分配规律的影响 | 第62-64页 |
·地震滞回耗能的分布规律 | 第64-67页 |
·竖向分布 | 第64-65页 |
·横向分布 | 第65-66页 |
·竖向刚度分布对滞回耗能分布的影响 | 第66-67页 |
·剪力墙布置对滞回耗能在层间和构件间的分配规律 | 第67-70页 |
·总输入能及滞回耗能在层间的分配情况 | 第68-69页 |
·滞回耗能在构件间的分配情况 | 第69-70页 |
·连梁跨高比对滞回耗能在层间和构件间的分配规律 | 第70-76页 |
·滞回耗能在结构层间的分配 | 第72-74页 |
·滞回耗能在构件间的分配规律 | 第74-76页 |
·小结 | 第76-77页 |
第六章 结论和展望 | 第77-79页 |
·本文主要结论 | 第77-78页 |
·展望 | 第78-79页 |
参考文献 | 第79-82页 |
在学研究成果 | 第82-83页 |
致谢 | 第8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