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春市防洪应急机制研究
| 摘要 | 第1-6页 |
| Abstract | 第6-10页 |
| 第1章 绪论 | 第10-14页 |
| ·选题背景及意义 | 第10-11页 |
| ·相关理论评述 | 第11-12页 |
| ·危机的概念 | 第11页 |
| ·公共危机的概念 | 第11-12页 |
| ·危机管理 | 第12页 |
|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 第12-14页 |
| 第2章 防洪应急机制理论 | 第14-20页 |
| ·应急准备机制 | 第14-15页 |
| ·应急预警机制 | 第15页 |
| ·信息管理机制 | 第15-16页 |
| ·应急响应机制 | 第16页 |
| ·社会动员机制 | 第16页 |
| ·善后恢复与重建机制 | 第16-17页 |
| ·调查评估机制 | 第17页 |
| ·应急保障机制 | 第17-20页 |
| 第3章 长春市防洪现状分析 | 第20-32页 |
| ·长春市自然地理概况 | 第20页 |
| ·河流水系概况 | 第20-22页 |
| ·气候特点 | 第22页 |
| ·长春市防洪机构 | 第22-24页 |
| ·洪涝灾害情况 | 第24-27页 |
| ·国外洪涝灾害概况 | 第24-25页 |
| ·国内洪涝灾害概况 | 第25页 |
| ·长春市洪涝灾害概况 | 第25-27页 |
| ·防洪工程体系 | 第27-30页 |
| ·国内防洪概况 | 第27-28页 |
| ·长春市防洪工程现状 | 第28-30页 |
| ·长春市防洪存在问题 | 第30-32页 |
| ·防洪大环境形势严峻 | 第30页 |
| ·防洪工程体系尚不完善 | 第30-31页 |
| ·防洪手段单一,现代化水平落后 | 第31-32页 |
| 第4章 长春市防洪应急机制设计 | 第32-44页 |
| ·应急机制设计流程 | 第32-33页 |
| ·防洪预防 | 第33页 |
| ·预防 | 第33页 |
| ·应急准备 | 第33页 |
| ·防洪预警 | 第33-36页 |
| ·预防预警信息 | 第33-35页 |
| ·预防预警行动 | 第35-36页 |
| ·预警支持体系 | 第36页 |
| ·防洪应急策略 | 第36-39页 |
| ·应急策略的整体要求 | 第36-37页 |
| ·Ⅰ级应急响应 | 第37-38页 |
| ·Ⅱ级应急响应 | 第38页 |
| ·Ⅲ级应急响应 | 第38-39页 |
| ·Ⅳ级应急响应 | 第39页 |
| ·后续工作 | 第39-44页 |
| ·防洪数据信息处理 | 第39-40页 |
| ·指挥与调动安排 | 第40页 |
| ·抢险与控制灾害 | 第40-41页 |
| ·医疗援助 | 第41-42页 |
| ·充分调动社会力量 | 第42页 |
| ·数据信息公布 | 第42页 |
| ·防汛物质资源补充 | 第42页 |
| ·洪水或水灾破坏的工程修复 | 第42-43页 |
| ·应急解除 | 第43-44页 |
| 第5章 长春市防洪保障措施 | 第44-48页 |
| ·通信与信息的通畅 | 第44页 |
| ·提供应急支援与应急装备支持 | 第44-46页 |
| ·提供可靠的技术支持 | 第46页 |
| ·公众信息交流、培训和应急演练 | 第46-48页 |
| 结论 | 第48-50页 |
| 参考文献 | 第50-53页 |
| 附件 | 第53-6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