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4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4-30页 |
·研究的背景与问题的提出 | 第14-25页 |
·国外的发展与研究现状 | 第14-18页 |
·国内的发展与研究现状 | 第18-25页 |
·问题的提出 | 第25页 |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25-26页 |
·研究的目的 | 第25页 |
·研究的意义 | 第25-26页 |
·研究的对象及相关范畴的界定 | 第26-27页 |
·研究的方法 | 第27页 |
·研究的思维框架 | 第27-29页 |
·本章小结 | 第29-30页 |
第二章 影响旧商业街建筑改造的要素 | 第30-42页 |
·商业街改造所涉及的城市设计理论的要素 | 第30-34页 |
·商业街内部与外部交通逻辑合理性要素 | 第30-31页 |
·商业街建筑的文化表达提示性 | 第31-33页 |
·商业建筑环境的更新循环 | 第33-34页 |
·建筑美学理论的因素 | 第34-35页 |
·形式服从于功能 | 第34-35页 |
·创新思维在老旧商业建筑改造上的运用 | 第35页 |
·商业街建筑改造安全保障设计的因素 | 第35-36页 |
·旧商业街防火因素 | 第35-36页 |
·旧商业建筑改造噪音的控制因素 | 第36页 |
·改造需要满足历史建筑保护理论的原则 | 第36-39页 |
·不破坏原有主体建筑 | 第36页 |
·人文记忆的心理补偿 | 第36-37页 |
·文脉主义的影响 | 第37页 |
·原有的建筑保护和再利用 | 第37-38页 |
·以人为本思想的指导 | 第38-39页 |
·改造需要满足可持续发展的原则 | 第39-41页 |
·在发展中的形态变化 | 第39-40页 |
·可持续发展的要求 | 第40-41页 |
·本章小结 | 第41-42页 |
第三章 城市旧商业街建筑改造设计方法的诠释 | 第42-75页 |
·旧商业街建筑改造的空间设计 | 第42-52页 |
·商业建筑改造时的体量比例控制 | 第42-45页 |
·旧商业街区改造的内部空间与外部空间 | 第45-46页 |
·创造有机的商业建筑空间连续性 | 第46-48页 |
·商业建筑改造平面与立面设计 | 第48-52页 |
·老、旧商业街建筑界面改造设计 | 第52-60页 |
·颜色的对比与统一 | 第52-54页 |
·地域风格的色彩对建筑改造的影响 | 第54-55页 |
·光影变化与冲突 | 第55-57页 |
·质感与肌理效果 | 第57-59页 |
·夜晚商业街的亮化与色彩 | 第59-60页 |
·旧商业街建筑改造景观节点设计 | 第60-71页 |
·设置和选择标志物 | 第60-61页 |
·小品的布置 | 第61-63页 |
·小广场、街心花园的布置 | 第63-65页 |
·地面铺装的设计 | 第65-67页 |
·水元素的设计 | 第67-69页 |
·绿化设计 | 第69-71页 |
·商业街建筑改造细部设计 | 第71-72页 |
·细部与整体融合 | 第71-72页 |
·旧商业街建筑改造对细部建筑构件的选用 | 第72页 |
·商业街建筑改造材料选择 | 第72-74页 |
·新材料的运用 | 第72-73页 |
·传统材料的运用 | 第73-74页 |
·本章小结 | 第74-75页 |
第四章 丹东市沿江旧商贸街改造实例分析与研究性设计 | 第75-103页 |
·实例的现状 | 第75-78页 |
·丹东的地域特征 | 第75-76页 |
·丹东区域优势和不足 | 第76-77页 |
·建筑外观的影响 | 第77-78页 |
·可行性研究 | 第78-82页 |
·改造的必要性 | 第78页 |
·政府决策的指引 | 第78-79页 |
·旧商业建筑业主的意愿 | 第79-80页 |
·原有建筑的现状 | 第80-81页 |
·商业街建筑改造中的改建与扩建 | 第81-82页 |
·改造具体实施设计方案 | 第82-102页 |
·丹东沿街商贸街改造的原则 | 第82-83页 |
·几种风格形式的类比 | 第83-88页 |
·外部空间形态和连续性 | 第88-90页 |
·游客对颜色的心理感受 | 第90-97页 |
·商贸街改造景观标志物的设计 | 第97-100页 |
·商贸街改造前后的对比 | 第100-102页 |
·问题以及意见与建议 | 第102页 |
·结论 | 第102-103页 |
参考文献 | 第103-106页 |
作者简介 | 第106页 |
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106-107页 |
致谢 | 第107-10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