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化学工业论文--合成树脂与塑料工业论文--缩聚类树脂及塑料论文--聚酯树脂及塑料论文

微乳法双金属氰化物催化二氧化碳和环氧丙烷共聚合成聚碳酸亚丙酯多元醇的研究

摘要第1-6页
Abstract第6-11页
第1章 文献综述第11-29页
   ·背景介绍第11-13页
   ·氧化碳和环氧丙烷共聚催化剂第13-21页
     ·ZnEt_2/H_2O催化剂第13-14页
     ·羧酸锌催化体系第14-15页
     ·金属卟啉催化剂第15-17页
     ·中心金属β-二亚胺配合物催化剂第17-18页
     ·稀土三元催化剂第18页
     ·双金属氰化物(DMC)催化剂第18-21页
   ·聚碳酸亚丙酯多元醇的合成第21-25页
     ·光气缩聚法第21-22页
     ·环状碳酸酯的开环聚合法第22-23页
     ·酯交换法第23页
     ·氧化碳与环氧丙烷共聚调节法第23-25页
   ·微乳法在催化剂制备中的应用第25-27页
     ·微乳法的定义第25-26页
     ·微乳法制备催化剂第26-27页
   ·课题的提出、目的意义及主要研究内容第27-29页
第2章 实验部分第29-35页
   ·引言第29页
   ·实验药品第29-30页
   ·双金属氰化物(DMC)催化剂的制备第30页
     ·溶液沉淀法制备双金属氰化物催化剂第30页
     ·反相微乳法双金属氰化物催化剂的制备第30页
   ·二氧化碳与环氧丙烷的共聚反应第30-32页
     ·环氧丙烷的纯化第30页
     ·共聚反应的设备图第30-31页
     ·实验步骤第31-32页
   ·羟值的测定第32页
   ·催化剂的表征方法及仪器第32-33页
     ·催化剂的粒度分析第32页
     ·元素分析第32页
     ·等离子体光谱分析第32页
     ·场发射真空扫描电镜(SEM)分析第32页
     ·X射线衍射表征(XRD)第32-33页
     ·催化剂的比表面积、孔结构及孔径分布第33页
     ·催化剂热重分析第33页
   ·聚合物表征第33-35页
     ·红外表征(FTIR)第33页
     ·核磁共振(~1HNMR)第33-34页
     ·聚合物的渗透凝胶色谱(GPC)第34-35页
第3章 溶液沉淀法和微乳法催化剂的结构性能比较第35-46页
   ·引言第35页
   ·催化剂的粒度分析第35-38页
     ·微乳液的粒度分析第35-36页
     ·两种制备方法的产量第36-37页
     ·两种方法催化剂的粒径测定第37-38页
   ·催化剂的组成分析第38页
   ·催化剂的形貌(SEM)第38-40页
   ·催化剂的晶体结构分析第40-41页
   ·催化剂孔结构分析第41-43页
   ·两种催化剂的二氧化碳/环氧丙烷共聚结果第43-45页
   ·本章小结第45-46页
第4章 微乳法催化剂在合成聚碳酸亚丙酯多元醇中的应用第46-67页
   ·引言第46页
   ·PPG用量对共聚反应的影响第46-48页
   ·催化剂用量的影响第48-52页
   ·温度对共聚反应的影响第52-55页
   ·压力对共聚反应的影响第55-58页
   ·链转移剂对共聚反应的影响第58-61页
   ·聚合物性能的研究第61-64页
     ·聚合物分子量与选择性关系第61-62页
     ·聚合物的羟值第62-63页
     ·聚合物颜色问题探讨第63-64页
   ·反应飞温现象的讨论第64-66页
   ·本章小结第66-67页
第5章 全文总结第67-69页
参考文献第69-78页
致谢第78-79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论文成果第79页

论文共7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氯乙烯非汞工艺路线过程开发
下一篇:中药材黄酮的大孔树脂吸附工艺研究及生产线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