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目录 | 第5-6页 |
引言 | 第6-7页 |
第一章 法律不确定性产生的原因 | 第7-17页 |
一、内在于语言中的事实性与有效性之间的张力 | 第7-11页 |
(一) 现代哲学的语言学转向 | 第7-8页 |
(二) 思想和语言表达的不一致性 | 第8-10页 |
(三) 异议风险的产生 | 第10-11页 |
二、事实性与有效性之间的张力与社会整合的形态 | 第11-14页 |
(一) 生活世界 | 第11-12页 |
(二) 古代权威建制 | 第12-13页 |
(三) 现代法律 | 第13-14页 |
三、法律事实性和有效性的张力导致法律不确定性的产生 | 第14-17页 |
(一) 法律中事实性和有效性之间的张力 | 第14-15页 |
(二) 法律不确定性的产生 | 第15-17页 |
第二章 法律确定性标准的演变 | 第17-30页 |
一、以分析真理性为标准的法律确定性 | 第17-24页 |
(一) 古典自然法二元论的确定性难题 | 第17页 |
(二) 分析法学派的法律确定性 | 第17-19页 |
(三) 法律现实主义的法律确定性 | 第19-21页 |
(四) 哈特法律理论中的法律确定性 | 第21-24页 |
二、以融贯性为标准的法律确定性 | 第24-30页 |
(一) 法律诠释学的法律确定性 | 第24-27页 |
(二) 德沃金以融贯性为标准的法律确定性 | 第27-30页 |
第三章 对法律确定性的重构 | 第30-42页 |
一、由独白走向商谈 | 第30-37页 |
(一) 德沃金式的独白:法官的独角戏 | 第30-32页 |
(二) 交往理性:从独白走向商谈的桥梁 | 第32-36页 |
(三) 法律商谈:通往法律合理性的必由之路 | 第36-37页 |
二、法律商谈的理论预设 | 第37-38页 |
(一) 法律商谈的内在要求 | 第37页 |
(二) 法律商谈的外在条件 | 第37-38页 |
三、法律商谈的制度框架 | 第38-42页 |
(一) 论证性商谈和运用性商谈的区分 | 第38-39页 |
(二) 立法过程中的法律商谈 | 第39-40页 |
(三) 司法过程中的法律商谈 | 第40-42页 |
结语:程序主义的法律确定性 | 第42-44页 |
参考文献 | 第44-47页 |
致谢 | 第4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