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6页 |
目录 | 第6-9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9-19页 |
第一节 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 第9-11页 |
一、 选题背景 | 第9-10页 |
二、 选题研究意义 | 第10-11页 |
第二节 城镇化国内外研究 | 第11-17页 |
一、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1-13页 |
二、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3-16页 |
三、 新型城镇化研究现状 | 第16-17页 |
第三节 研究方法与研究思路 | 第17-18页 |
一、 研究方法 | 第17页 |
二、 研究思路 | 第17-18页 |
第四节 本文的创新点与不足 | 第18-19页 |
第二章 新型城镇化基本理论 | 第19-25页 |
第一节 城镇化和新型城镇化的概念 | 第19-20页 |
一、 城镇化的概念 | 第19页 |
二、 新型城镇化的概念 | 第19-20页 |
第二节 新型城镇化内涵和特征 | 第20-22页 |
一、 新型城镇化内涵与本质 | 第20页 |
二、 新型城镇化特征与体现 | 第20-22页 |
第三节 新型城镇化理论基础 | 第22-25页 |
一、 城镇化发展阶段论 | 第22页 |
二、 继续“十年西部大开发”理念 | 第22-23页 |
三、 城乡一体化 | 第23-25页 |
第三章 新疆新型城镇化水平评价及未来发展预测 | 第25-44页 |
第一节 历史演进与基本现状 | 第25-33页 |
一、 新疆城镇化进程的历史回顾 | 第25-26页 |
二、 新疆新型城镇化现状与基本特征 | 第26-30页 |
三、 新疆新型城镇化特征的原因分析 | 第30-33页 |
第二节 新疆各地州新型城镇化水平主成分分析 | 第33-39页 |
一、 指标选取原则 | 第33页 |
二、 指标体系的选取 | 第33-34页 |
三、 基于主成分分析新疆新型城镇化水平评价 | 第34-37页 |
四、 新疆城镇化水平评价结果及其分析 | 第37-39页 |
第三节 新疆未来城镇化水平预测 | 第39-44页 |
一、 新疆城镇化水平测算 | 第39-41页 |
二、 新疆城镇化水平预测 | 第41-42页 |
三、 分析与结论 | 第42-44页 |
第四章 新疆新型城镇化 SWOT 分析 | 第44-55页 |
第一节 基础概念解释 | 第44-45页 |
一、 发展战略 | 第44页 |
二、 SWOT 分析方法 | 第44-45页 |
第二节 内部因素分析 | 第45-50页 |
一、 新疆新型城镇化优势分析 | 第45-48页 |
二、 新疆新型城镇化劣势分析 | 第48-50页 |
第三节 外部环境分析 | 第50-53页 |
一、 新疆新型城镇化机会分析 | 第50-52页 |
二、 新疆新型城镇化威胁分析 | 第52-53页 |
第四节 分析与结论 | 第53-55页 |
第五章 推进新疆新型城镇化发展思路 | 第55-62页 |
第一节 推进新疆新型城镇化发展原则与目标 | 第55-56页 |
一、 原则 | 第55页 |
二、 目标 | 第55-56页 |
第二节 推进新疆新型城镇化思路 | 第56-58页 |
一、 科学定位,开放发展 | 第56-57页 |
二、 注重质量,城市现代化发展 | 第57页 |
三、 统筹城乡,协调发展 | 第57页 |
四、 遵循规律,特色发展 | 第57页 |
五、 资源城市转型发展,可持续发展 | 第57-58页 |
六、 文化融合,和谐发展 | 第58页 |
第三节 推进新疆新型城镇化发展途径 | 第58-62页 |
一、 优先发展中心城市,培养“增长极”,促进区域城镇化发展 | 第58-59页 |
二、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发挥产业集聚效应 | 第59页 |
三、 加快新疆地区城市圈的崛起,形成新城镇集群 | 第59-60页 |
四、 积极扶持壮大县城,着力建设重点小城镇 | 第60页 |
五、 改善环境 | 第60页 |
六、 积极发展口岸经济 | 第60-62页 |
参考文献 | 第62-65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 | 第65-66页 |
致谢 | 第66-67页 |
附录 | 第67-7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