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8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8-18页 |
·研究背景 | 第8页 |
·运营隧道病害研究现状 | 第8-15页 |
·运营隧道病害的研究现状 | 第8-13页 |
·运营隧道病害检测的研究现状 | 第13-15页 |
·运营隧道健康综合评价方法 | 第15-16页 |
·本文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 第16-17页 |
·本文研究的研究目的 | 第16-17页 |
·本文研究的研究意义 | 第17页 |
·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 | 第17-18页 |
第二章 运营隧道健康等级划分 | 第18-25页 |
·隧道健康度三级划分法 | 第18页 |
·隧道健康度四级划分法 | 第18-21页 |
·隧道健康度五级划分法 | 第21-22页 |
·隧道健康度十级划分法 | 第22-23页 |
·本章小结 | 第23-25页 |
第三章 运营隧道健康状态影响因子遴选 | 第25-33页 |
·综合评价指标选取原则 | 第25-26页 |
·运营隧道健康状态综合评价指标的选取 | 第26-31页 |
·运营隧道衬砌裂缝 | 第26-27页 |
·渗漏水 | 第27-28页 |
·衬砌材质劣化 | 第28-29页 |
·衬砌背后空洞 | 第29-30页 |
·衬砌净空变形 | 第30页 |
·衬砌起层、剥落 | 第30-31页 |
·衬砌表观病害 | 第31页 |
·本章小结 | 第31-33页 |
第四章 运营隧道健康状态影响因子判定标准 | 第33-47页 |
·运营隧道衬砌裂缝的判定标准 | 第33-36页 |
·衬砌裂缝的定性判定标准 | 第33页 |
·基于衬砌裂缝长度与宽度的判定标准 | 第33-36页 |
·运营隧道渗漏水的判定标准 | 第36-39页 |
·渗漏水的定性判定标准 | 第36页 |
·基于渗漏水状态的判定标准 | 第36-37页 |
·基于隧道渗漏水 PH 值的判定标准 | 第37-38页 |
·基于冻害的判定标准 | 第38-39页 |
·运营隧道衬砌材质劣化的判定标准 | 第39-41页 |
·运营隧道衬砌强度的判定标准 | 第39-40页 |
·基于运营隧道衬砌厚度的判定标准 | 第40-41页 |
·基于钢材腐蚀的判定标准 | 第41页 |
·运营隧道衬砌背后空洞的判定标准 | 第41-42页 |
·衬砌背后空洞的定性判定标准 | 第41-42页 |
·衬砌背后空洞深度的判定标准 | 第42页 |
·运营隧道衬砌净空变形的判定标准 | 第42-44页 |
·隧道衬砌净空变形的定性判定标准 | 第42-43页 |
·基于变形速度的判定标准 | 第43-44页 |
·基于隧道衬砌变形量的判定标准 | 第44页 |
·运营隧道衬砌起层、剥落的判定标准 | 第44-46页 |
·隧道衬砌起层、剥落的定性判定标准 | 第44-45页 |
·基于隧道衬砌掉落可能性的判定标准 | 第45页 |
·隧道衬砌起层、剥落深度和直径的判定标准 | 第45-46页 |
·本章小结 | 第46-47页 |
第五章 常用综合评价方法 | 第47-59页 |
·模糊综合评价方法 | 第47-50页 |
·模糊综合评价的要素 | 第47-48页 |
·权重的确定 | 第48-49页 |
·模糊数学综合评价方法的步骤 | 第49-50页 |
·模糊综合评价的优缺点 | 第50页 |
·层次分析法 | 第50-56页 |
·AHP 的基本原理与步骤 | 第51页 |
·层次结构的建立与特点 | 第51-52页 |
·构造判断矩阵 | 第52-53页 |
·层次单排序及一致性检验 | 第53-55页 |
·层次总排序及一致性检验 | 第55-56页 |
·AHP 优点与局限性 | 第56页 |
·因子分析法 | 第56-57页 |
·AF 模型 | 第56-57页 |
·AF 的步骤 | 第57页 |
·本章小结 | 第57-59页 |
第六章 GRA-Fuzzy 综合评价模型在隧道健康评价中的应用 | 第59-76页 |
·灰色关联度分析 | 第59-61页 |
·GRA 序列的确定 | 第59-60页 |
·子、母序列间的关联度计算 | 第60页 |
·模糊综合评判 | 第60-61页 |
·灰色模糊评价模型建立 | 第61-62页 |
·灰色模糊综合(GRAF)评价模型计算原理 | 第62-64页 |
·基于 GRA 的隶属度求解 | 第62-63页 |
·AHP 权重分配新算法 | 第63-64页 |
·GRA-糊综合评价方法 | 第64-69页 |
·因素集 | 第64页 |
·建立评价集 | 第64页 |
·计算影响因素权重 | 第64-66页 |
·构建评价矩阵 | 第66-68页 |
·灰色模糊评价 | 第68页 |
·结果处理 | 第68-69页 |
·模型对比分析 | 第69-75页 |
·一级综合评价 | 第74-75页 |
·二级综合评价 | 第75页 |
·本章小结 | 第75-76页 |
第七章 工程实例 | 第76-89页 |
·金鸡山隧道健康状态诊断 | 第76-86页 |
·工程概况 | 第76页 |
·病害调查与检测 | 第76-79页 |
·构建金鸡山隧道健康状态综合评价矩阵 | 第79-85页 |
·一级灰色-模糊综合评价 | 第85-86页 |
·金鸡山隧道健康状态诊断结果 | 第86页 |
·本章小结 | 第86-89页 |
第八章 结论与展望 | 第89-90页 |
·结论 | 第89页 |
·进一步研究方向 | 第89-90页 |
致谢 | 第90-91页 |
参考文献 | 第91-97页 |
在学期间发表的论著及取得的科研成果 | 第9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