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玉米个体可视化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 致谢 | 第1-7页 |
| 摘要 | 第7-8页 |
| 1 绪论 | 第8-14页 |
| ·作物虚拟研究概况 | 第8页 |
| ·虚拟植物的建模方法及研究进展 | 第8-10页 |
| ·L-系统 | 第8-9页 |
| ·参考轴技术 | 第9-10页 |
| ·植物三维重建法 | 第10页 |
| ·模拟模型技术 | 第10页 |
| ·玉米可视化模型的研究进展 | 第10-13页 |
| ·玉米虚拟可视化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 第13-14页 |
| 2 研究材料与方法 | 第14-16页 |
| ·试验设计 | 第14页 |
| ·试验方法 | 第14-15页 |
| ·玉米器官叶绿素含量测定 | 第14页 |
| ·玉米器官形态数据测定 | 第14-15页 |
| ·计算机模块化处理方法 | 第15页 |
| ·模型检验 | 第15-16页 |
| 3 玉米叶绿素数据采集与规范 | 第16-22页 |
| ·模糊综合评判法数据规范 | 第16-18页 |
| ·视觉图像 RGB 数值的对比验证 | 第18页 |
| ·模糊综合评判体系的建立与验证 | 第18-22页 |
| 4 玉米器官形态模拟模型与三维生长机模型的建立 | 第22-41页 |
| ·玉米器官形态模拟模型的建立 | 第22-28页 |
| ·玉米叶片形态模拟模型 | 第22-24页 |
| ·玉米叶鞘形态模拟模型 | 第24-25页 |
| ·玉米雄穗形态模拟模型 | 第25-26页 |
| ·玉米动态生长模拟模型 | 第26-28页 |
| ·玉米三维层次自动生长机的建立 | 第28-41页 |
| ·玉米形态结构描述 | 第30-31页 |
| ·玉米三维层次自动生长机 | 第31-41页 |
| 5 可视化系统设计与实现 | 第41-62页 |
| ·系统功能结构设计 | 第41-42页 |
| ·玉米器官几何造型设计 | 第42-46页 |
| ·叶鞘与叶片的设计 | 第42-44页 |
| ·节间和穗的设计 | 第44-46页 |
| ·三维可视化模型设计 | 第46-48页 |
| ·坐标变换 | 第46-47页 |
| ·生长动画技术 | 第47页 |
| ·整株各器官的组合设计 | 第47-48页 |
| ·生长引擎设计 | 第48页 |
| ·可视化引擎设计 | 第48-62页 |
| ·三维可视化引擎结构程序设计 | 第49-60页 |
| ·引擎驱动器的设计 | 第60-62页 |
| 6 结论与讨论 | 第62-63页 |
| 参考文献 | 第63-68页 |
| 附录 | 第68-69页 |
| ABSTRACT | 第69-7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