帕金森病患者药学监护模式初探
缩略词表 | 第1-4页 |
中文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11页 |
第一章 研究背景 | 第11-27页 |
·帕金森病(PD)研究概述 | 第11-22页 |
·帕金森病患病率及发病率 | 第11页 |
·帕金森病病因 | 第11-14页 |
·年龄因素 | 第11-12页 |
·遗传因素 | 第12-13页 |
·环境因素 | 第13-14页 |
·精神因素 | 第14页 |
·烟、茶及咖啡 | 第14页 |
·帕金森病发病机制 | 第14-18页 |
·线粒体功能障碍 | 第14-15页 |
·氧化应激 | 第15-16页 |
·蛋白酶体功能障碍 | 第16页 |
·免疫异常 | 第16-17页 |
·细胞凋亡 | 第17-18页 |
·临床表现 | 第18-19页 |
·治疗 | 第19页 |
·治疗药物 | 第19-22页 |
·帕金森病类药物 | 第19-20页 |
·多巴胺受体(DR)激动剂 | 第20页 |
·多巴胺降解酶抑制剂 | 第20页 |
·抗胆碱能药 | 第20-21页 |
·多巴胺增强剂 | 第21页 |
·神经保护剂 | 第21页 |
·中草药/天然药物 | 第21-22页 |
·药学监护 | 第22-27页 |
·药学监护的定义及内涵 | 第22-23页 |
·定义 | 第22-23页 |
·药师的直接作用 | 第23页 |
·行使药物治疗决策 | 第23页 |
·监护 | 第23页 |
·明确的目标 | 第23页 |
·药学监护的发展 | 第23-24页 |
·药学监护是医院药学发展的必然结果 | 第23-24页 |
·药学监护步骤 | 第24页 |
·药学监护进展 | 第24页 |
·药学监护前景 | 第24-25页 |
·药学监护模式 | 第25-27页 |
·药学监护的理论模式 | 第25-26页 |
·药学监护的实践模式 | 第26-27页 |
第二章 帕金森病患者药学监护实践 | 第27-42页 |
·帕金森病患者监护方案的制订 | 第27-29页 |
·帕金森病患者住院期间药学监护方案的建立 | 第27-28页 |
·适用对象 | 第27页 |
·药物治疗方案 | 第27页 |
·实施方案标准 | 第27页 |
·选择用药 | 第27页 |
·药学监护要点 | 第27-28页 |
·药学监护方案实施步骤 | 第28页 |
·出院后药学随访计划的制订 | 第28-29页 |
·随访形式及方法 | 第28页 |
·随访内容 | 第28-29页 |
·PD患者监护方案的实施内容 | 第29-42页 |
·审核医嘱 | 第29-33页 |
·药物的选择 | 第29-32页 |
·给药剂量 | 第32页 |
·剂型的选择 | 第32页 |
·帕金森病常用治疗药物的注意事项及主要禁忌症 | 第32-33页 |
·药物相互作用 | 第33页 |
·药物治疗过程中的药学监护 | 第33-37页 |
·用药监护的重点患者 | 第36页 |
·药品不良反应的监测 | 第36-37页 |
·抗帕金森病药物用药期间应检查或监测的项目 | 第37页 |
·用药教育 | 第37-42页 |
·用药教育的目的和意义 | 第37-38页 |
·用药教育形式 | 第38页 |
·分阶段实施用药教育计划 | 第38页 |
·帕金森病患者用药教育内容 | 第38-42页 |
第三章 典型病例 | 第42-50页 |
·病例一 | 第42-44页 |
·病例概要 | 第42页 |
·药学监护实践 | 第42-44页 |
·药物治疗方案的优化与分析 | 第42-43页 |
·患者用药指导与用药教育 | 第43-44页 |
·讨论 | 第44页 |
·病例二 | 第44-47页 |
·病例概要 | 第44-45页 |
·药物治疗方案 | 第45-46页 |
·初始治疗方案 | 第45页 |
·治疗方案的调整 | 第45-46页 |
·药学监护 | 第46页 |
·用药教育 | 第46页 |
·讨论 | 第46-47页 |
·病例三 | 第47-50页 |
·病例概要 | 第47页 |
·药物治疗方案 | 第47-48页 |
·初始药物治疗方案 | 第47页 |
·初始药物治疗方案分析 | 第47-48页 |
·用药方案调整 | 第48页 |
·药学监护 | 第48-49页 |
·讨论 | 第49-50页 |
第四章 结论与展望 | 第50-52页 |
·本研究的主要特色及创新点 | 第50-51页 |
·主要研究内容 | 第50页 |
·分阶段实施药学监护 | 第50页 |
·建立住院患者药学监护方案 | 第50页 |
·根据方案具体实施药学监护 | 第50页 |
·本研究的创新点 | 第50-51页 |
·社会效益 | 第51页 |
·本研究的局限性 | 第51页 |
·展望 | 第51-52页 |
参考文献 | 第52-59页 |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 | 第59-60页 |
致谢 | 第6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