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法律论文--中国法律论文--刑法论文--分则论文

关于手机恶意程序的刑法学思考

摘要第1-8页
引言第8-9页
第一章 手机与手机恶意程序犯罪概述第9-14页
 第一节 手机的现状与发展趋势第9-11页
  一、 手机的发展现状:计算机网络终端第9-10页
  二、 手机的发展趋势:智能化、开放化与网络化第10-11页
 第二节 手机恶意程序犯罪的特征及其危害第11-14页
  一、 手机恶意程序犯罪的特征第11-12页
  二、 手机恶意程序犯罪的危害第12-14页
第二章 手机恶意程序的类型与法律性质第14-30页
 第一节 手机恶意程序的性质第14-15页
  一、 手机程序属于计算机程序第14-15页
  二、 手机恶意程序属于计算机恶意程序第15页
 第二节 手机恶意程序的类型及其法律性质第15-30页
  一、 手机病毒及法律性质第15-23页
  二、 手机恶意软件及其法律性质第23-30页
第三章 制裁手机恶意程序的现有罪名体系及其困境第30-38页
 第一节 制裁手机恶意程序的罪名体系第30-34页
  一、 制裁手机恶意程序的专有罪名第30-34页
  二、 制裁手机恶意程序的非专有罪名第34页
 第二节 现有罪名体系的适用困境第34-38页
  一、 依靠分则罪名体系不能涵盖手机恶意程序的所有行为方式第34-35页
  二、 依靠总则共同犯罪理论无法完全评价涉及的所有行为主体第35-38页
第四章 制裁手机恶意程序的刑法思考第38-50页
 第一节 司法变通:制裁手机恶意程序的权宜之计第38-45页
  一、 扩张解释传统刑法:手机恶意程序的短期规制第38-44页
  二、 刑法总则角度的思考:依照各人在犯罪中所起的作用处理第44-45页
 第二节 刑法增容:制裁手机恶意程序的长期办法第45-48页
  一、 增设法条的横向思考第46页
  二、 增设法条的纵向思考第46-47页
  三、 具体法条设计第47-48页
 第三节 行业规范和技术协助:对治理恶意程序的补充第48-50页
  一、 治理恶意程序需要行业规范第48页
  二、 治理恶意程序需要技术支持第48-50页
结语第50-51页
参考文献第51-54页
附录:手机恶意程序实例第54-58页
后记第58页

论文共5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精神病人强制医疗制度研究
下一篇:论律师—委托人特免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