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10页 |
1 引言 | 第10-18页 |
·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 第10-12页 |
·选题背景 | 第10-11页 |
·研究意义 | 第11-12页 |
·具体研究状况 | 第12-15页 |
·国外和部分地区研究状况 | 第12-13页 |
·国内研究状况 | 第13-14页 |
·小结 | 第14-15页 |
·研究方法与体例安排 | 第15-18页 |
·研究方法 | 第15-16页 |
·体例安排 | 第16-18页 |
2 股东债权出资的一般问题研究 | 第18-24页 |
·股东债权出资的概念 | 第18-21页 |
·股东债权出资的概念 | 第19-20页 |
·债权出资的概念比较分析 | 第20-21页 |
·股东债权出资的种类 | 第21页 |
·股东债权出资的意义 | 第21-24页 |
·拓宽出资标的 | 第22页 |
·使得社会财富最大化 | 第22-23页 |
·有利于公司设立 | 第23-24页 |
3 股东债权出资的理论基础和法律依据 | 第24-30页 |
·股东债权出资的理论基础 | 第24-27页 |
·债权出资的前提—债权自身的特性 | 第24-25页 |
·意思自治原则的发展 | 第25页 |
·公司资本制度的价值目标向资本效率转化 | 第25-26页 |
·资本信用向资产信用的转变 | 第26-27页 |
·股东债权出资的法律依据 | 第27-30页 |
·近代中国法律关于债权出资的规定 | 第27-28页 |
·现代法律法规关于债权出资的规定 | 第28-30页 |
4 债权出资及其风险规制的域外及部分地区的考察与启示 | 第30-35页 |
·英美法系的立法概况 | 第30-31页 |
·英国有关债权出资的立法考察 | 第30页 |
·美国有关债权出资的考察 | 第30-31页 |
·大陆法系及部分地区关于债权出资的立法概况 | 第31-33页 |
·法国立法实践 | 第31-32页 |
·日本立法实践 | 第32页 |
·德国与韩国立法实践 | 第32-33页 |
·我国部分地区关于债权出资的立法 | 第33页 |
·启示 | 第33-35页 |
·扩展作为出资标的物债权的种类 | 第33-34页 |
·对债权出资的风险进行法律规制 | 第34-35页 |
5 股东债权出资的风险性分析 | 第35-39页 |
·债权自身所具有的风险性 | 第35-37页 |
·债权存在的时间性 | 第35页 |
·债权的虚假性 | 第35页 |
·债权的不安全性 | 第35-36页 |
·债权创设的任意性 | 第36页 |
·债权的难以评估性 | 第36-37页 |
·债权出资行为中的风险 | 第37-39页 |
·债权出资容易助长欺诈行为 | 第37页 |
·债务人的偿债能力问题 | 第37-38页 |
·债权出资的瑕疵问题 | 第38-39页 |
6 规制股东债权出资风险的法律对策 | 第39-49页 |
·确立事前预防 | 第39-45页 |
·债权出资范围的规制 | 第39-41页 |
·建立债权出资的公正、公示制度 | 第41-42页 |
·限制债权出资比例 | 第42-43页 |
·建立债权出资之担保制度 | 第43-44页 |
·股东审查、表决制度 | 第44-45页 |
·完善债权评估机制 | 第45页 |
·建立事中监管制度 | 第45-46页 |
·有关部门的跟踪负责监管制 | 第45-46页 |
·在公司内部设立检查员制度 | 第46页 |
·完善事后救济制度 | 第46-49页 |
·严格债权出资人的责任 | 第46-47页 |
·加大评估验资机构应负的责任 | 第47-48页 |
·增加发起人应负的责任 | 第48页 |
·公司董事、高管因其注意义务所负的责任 | 第48-49页 |
结语 | 第49-50页 |
参考文献 | 第50-54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主要科研成果 | 第54-55页 |
后记 | 第5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