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学论文--中国文学论文--各体文学评论和研究论文--戏剧文学论文

生死超越论视野下的汤显祖“至情说”研究

摘要第1-4页
Abstract第4-6页
目录第6-8页
导言第8-14页
   ·儒家“情”概念的发展与演变第8-10页
   ·晚明思想中情与理的冲突第10-11页
   ·生死超越论对汤显祖“至情说”研究的意义第11-14页
第1章 汤显祖“至情说”的基本内涵第14-20页
   ·汤显祖的生平与“至情说”第14-16页
   ·从性与情的关系看“至情说”的分类第16-20页
     ·善情说的涵义及代表作第18页
     ·恶情说的涵义及代表作第18-20页
第2章 善情与生死超越第20-28页
   ·《紫钗记》中善情的重要性第20-22页
     ·《紫钗记》概述第20-21页
     ·《紫钗记》中善情的重要性第21-22页
   ·《牡丹亭》中善情的具体表现第22-24页
     ·《牡丹亭》概述第22-23页
     ·《牡丹亭》中善情的重要性第23-24页
   ·善情与生死超越第24-28页
     ·从女性形象看“至情”思想第24-25页
     ·作品中死亡现象分析第25-26页
     ·“生者可以死,死可以生”的善情超越论第26-28页
第3章 恶情与生死超越第28-37页
   ·《南柯记》中恶情的具体表现第28-30页
     ·《南柯记》概述第28-29页
     ·《南柯记》中恶情的具体表现第29-30页
   ·《邯郸记》中恶情的具体表现第30-32页
     ·《邯郸记》概述第30-31页
     ·《邯郸记》中恶情的具体表现第31-32页
   ·恶情与生死超越第32-37页
     ·以男子为社会主体呈现出的“恶情”第33-34页
     ·“浮生若梦”般的生死现象分析第34-35页
     ·从“以梦为剧”框架下看汤显祖的宗教超越思想第35-37页
第4章 “至情说”的旨趣:情与理的平衡第37-41页
   ·情与理的冲突与化解第37-38页
   ·以情超越生死的意义第38-41页
     ·情感在生命中的价值第38-39页
     ·感性生命与理性生命第39页
     ·最终目标:儒家情与理的平衡第39-41页
第5章 汤显祖至情说的历史影响及现代意义第41-45页
   ·至情说的历史影响第41-43页
     ·“至情说”与晚明启蒙思潮第41页
     ·“至情说”对晚明女性性格的影响第41-42页
     ·至情说对文学的影响第42-43页
   ·以情为主的生命关怀——“至情说“的现代意义第43-45页
结语第45-47页
参考文献第47-50页
致谢第50-51页
在读期间公开发表论文(著)及科研情况第51页

论文共5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叙事学视野下记叙文写作理论研究
下一篇:多维视角下的新词新语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