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0页 |
图表目录 | 第10-11页 |
绪论 | 第11-17页 |
·研究背景和选题意义 | 第11-12页 |
·研究背景 | 第11页 |
·选题意义 | 第11-12页 |
·文献综述 | 第12-15页 |
·国外相关文献研究 | 第12-13页 |
·国内相关文献研究 | 第13-14页 |
·文献研究评述 | 第14-15页 |
·研究思路与方法 | 第15-16页 |
·研究的基本思路 | 第15-16页 |
·研究方法 | 第16页 |
·本文的创新之处 | 第16-17页 |
1 人力资本与会计师事务所合伙人的基本理论分析 | 第17-24页 |
·人力资本的理论分析 | 第17-18页 |
·人力资本的概念 | 第17页 |
·人力资本资源稀缺性 | 第17-18页 |
·人力资本是有限理性经济人 | 第18页 |
·人力资本是机会主义者 | 第18页 |
·会计师事务所合伙人的理论分析 | 第18-22页 |
·合伙人的基本概念 | 第18-19页 |
·会计师事务所合伙人的基本权利 | 第19-21页 |
·会计师事务所合伙人的基本责任 | 第21-22页 |
·合伙人的人力资本特征 | 第22-24页 |
·合伙人人力资本的一般特征 | 第22页 |
·合伙人人力资本的特殊性 | 第22-24页 |
2 会计师事务所合伙人选择的基本原理 | 第24-31页 |
·会计师事务所合伙人的人力资本概念界定 | 第24页 |
·会计师事务所合伙人的人力资本产权特征 | 第24-25页 |
·合伙人人力资本在审计行为中的积极效应 | 第25-26页 |
·合伙人人力资本的可激励性 | 第25页 |
·合伙人创新能力的增值性 | 第25-26页 |
·合伙人人力资本在审计行为中的消极效应 | 第26-28页 |
·合伙人审计诚信的缺失与偷懒 | 第26-27页 |
·合伙人的审计合谋动因 | 第27页 |
·合伙人创新能力的滥用 | 第27-28页 |
·会计师事务所合伙人选择的理论基础 | 第28-31页 |
·合伙人人力资本的稀缺性 | 第28-29页 |
·合伙人人力资本的专属性 | 第29页 |
·合伙人的剩余收益分配权 | 第29-31页 |
3 会计师事务所合伙人选择的现状分析 | 第31-37页 |
·合伙制会计师事务所的发展现状 | 第31-33页 |
·会计师事务所合伙人选择的调查问卷 | 第33-35页 |
·调查对象的确定 | 第33-34页 |
·调查内容的设置 | 第34页 |
·调查方式的选择 | 第34页 |
·调查方案的局限性 | 第34-35页 |
·调查问卷的实施与回收 | 第35页 |
·数据分析方法 | 第35-37页 |
·描述性统计分析 | 第35页 |
·信度分析 | 第35页 |
·效度分析 | 第35-37页 |
4 调查问卷数据的统计与分析结果 | 第37-46页 |
·描述性统计 | 第37-38页 |
·信度和效度检验 | 第38-39页 |
·信度检验 | 第38页 |
·效度检验 | 第38-39页 |
·被调查事务所基本情况 | 第39-40页 |
·合伙人选择现状统计分析 | 第40-44页 |
·会计师事务所合伙人选择的优化建议 | 第44-45页 |
·统计分析结论 | 第45-46页 |
5 合伙人选择中存在问题的原因及优化对策 | 第46-51页 |
·合伙人选择中存在问题的原因 | 第46-47页 |
·历史因素:体制变迁与合伙人资格的官僚性 | 第46-47页 |
·现实因素:合伙文化的缺失与选择的随意性 | 第47页 |
·合伙人资格安排的优化对策 | 第47-51页 |
·合伙人的资格应安排给“足资”、“德高”、“多才”的注册会计师 | 第48页 |
·建立完善的合伙人进入与退出机制 | 第48-49页 |
·建立以提升内部人力资本为主的合伙人选择制度 | 第49-51页 |
结束语 | 第51-52页 |
参考文献 | 第52-55页 |
附录 | 第55-60页 |
致谢 | 第60-61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以及参加科研情况 | 第61-62页 |